孔子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3 18:22:41

第1篇:孔子读后感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2篇:孔子读后感

在孔子如来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三思而后行这句话。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季孙行父,”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很敬佩他。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含蓄的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很多人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对的,孔子说的是:“三思而不行。”

一般都说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且都是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上帝。老夫子如果有灵,一定会晕倒。这句话原来是孔子在评论季文子这个人,说他做事过分小心,思虑太多,往往都为自己考虑不好。孔子说:"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说:"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还不够,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出书,可谓误导大了。

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就是要深思熟虑要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下一步要干啥,不能任由自己随性子来要不然就会酿成大错。

这句话又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总是做是慢吞吞的,也总是粗心。每次作业都得写到周天,每次都不能在周六写完。这样也让我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其实我的作业是可以在周六写完的,只要我认真的写和不思想抛锚,不要写着作业想着其他事情。也许我应该会很快写完的。

第3篇:孔子读后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绝不放弃。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这个人,就是孔子,我们的中华民族就是因为有了孔子,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才能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不中断,并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创了儒家学派。

孔子十五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创立了儒家道德思想,有着一个非常大的心怀,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对弟子也是有教无类,并且因材施教。他谦逊好学,一生为了复兴周礼,周游列国,从不怕别人嘲笑,把心都放在老百姓身上,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文化的根本依据。

《孟子》中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他德牟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涎万世。

天不降仲尼,万古如长夜。我们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了孔子,就不会有这么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传承两千多年不衰败,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中国有孔子。有这么多英雄志士,像岳飞、苏轼、文天祥,都有着一身的英雄豪气,忠孝持家。他们都是我们中国的脊梁,中国因为有他们而骄傲,我也为我时中国人而自豪!

第4篇:孔子读后感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孔子从不写书,而他和他的弟-子讨论的话题都是常见的,也是从古书上总结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聊上几节课,孔子老师也会有时被同学们问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却不会为学生的问题而恼怒。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战争,各地都有 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第5篇:孔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孔子拜师》。文章主要讲的是:孔子三十岁时已经远近闻名了,但是他还是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拜老子为师,他谦虚好学,每天不离老师左右。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佩服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他都已经三十岁了,也成为名人了,还要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可是现在有很多人,一出名就会骄傲自满,不求上进,只知道贪图安逸。在去洛阳拜师的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最后终于来到了洛阳,他的毅力多么顽强呀!见到老子以后,他每天不

离老子左右,有不懂的'问题就会问他,真是不耻下问。

和孔子相比,我还相距甚远呢!每次练小提琴时,妈妈都会给我指出毛病,我也会注意,但是每当练完一遍我就会坐下来休息,妈妈经常提醒我,可我总是不在意,总觉得自己已经练得挺好的了。现在想想,其实我还差得远着呢!

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要练快板和小提琴,虽然很累,但我不肯放弃每一项特长,因为这两项特长我都很喜欢,以后我会努力把它们都练好。在生活中,我也能做到不耻下问。读课外书的时候,我有不懂的词就会问妈妈,妈妈也会耐心地给我解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习孔子,做一个谦虚勤奋的人。

第6篇:孔子读后感

这天晚上,我又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读到《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子好学的事。孔子六十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其他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埋头苦念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却还是不肯学新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并不是要把曲子练熟,而是要经过曲子的旋律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者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面貌。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看到这些,我想想自己,感到惭愧万分。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做。这时,我突然想起参考书上有这道题的答案,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了下来,并且交给了老师。第二天,作业发下来,我的了优秀,老师表扬了我,夸我聪明、爱动脑筋。可是,现在再翻开作业本,好像那优秀多了一点,这个黑点仿佛在问我:你弄懂了吗?老师的表扬你当之有愧吗?我越想就越觉得难受。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又让我想起这件事,它时刻提醒我:作为班干部,在班里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成功。

第7篇:孔子读后感

孔子,每当看到这两个字眼,我心中总会涌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人民称为孔圣人,万世师表,即使到如今这发达的时代,孔子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他的话语仍令我们受益匪浅。《孔子的故事》让我两次深刻地领会到孔子的思想。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在62岁时已带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险,但却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却未因此而退缩,仍是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安贫乐道”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之间,他宁可承受贫穷的生活也不会放弃道义,他的高尚品德依旧深深打动首我们。然而孔子也并非完全不求富贵,只求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人生之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任何知识都十分有兴趣,因此他博学多才。孔子不仅勤奋好学还十分谦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帮别人改正错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这都是孔子做人的准责,而我们做为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也应学习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学会待人善良,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引领我从一个幼稚的`孩童成为一个明理的学生。孔子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

第8篇:孔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游春》。它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全文分为赏春、论水和言志三部分。

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思绪,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便有了孔子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他凝望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这也是孔子遇水必观的道理。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带领弟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让一树一木开口,让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

“水好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水的这些特性也正是真君子所具备的素养。孔子借论水实为教育弟子,其实也在教育后人。为人也应像水一样,具备水的品行,胸怀志向,百折不回,求真求善求美,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做生活中的真君子。

第9篇:孔子读后感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写的是:孔子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决定不辞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去洛阳城拜老子为师,老子被孔子的诚心感动,便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而使孔子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得去拜千里之外的思想家老子为师呢?原来他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由此我想起我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可是学习起来还是不那么自觉,周六早上妈妈给我报了英语班,我心里想:”我的英语本来就不差,干吗还要去多学?用这个时间去睡个懒觉多好啊?“经妈妈一催再催就别别扭扭地起了床,嘟着嘴去了少年宫!读完孔子拜师后,我惭愧地比较着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多学一点东西都是自己的.,孔子为了学知识那么艰苦,而我放着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不去学?

老子是位70多岁的老人,听说孔子要来拜他为师,特意驾着马车在城外迎候,并且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了孔子。老子的亲切师恩让我想起来我的老师,她每次说话都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的,让我感觉像妈妈。成绩下降的孩子老师总是耐心地在课外格外的辅导,不厌其烦!教书育人这个美德从古至今渊源传承,我们一定要像孔子一样尊师重道,不仅尊重他们的学问,而且还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行!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我们一定要多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

第10篇:孔子读后感

这几天,我一口气把《孔子——影响世界的人》这本书看完了,在文字的徜徉中,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孔子,他让我敬佩。我们历史上有那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我为他而感到骄傲、自豪。

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与他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他又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当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就会不放过一切的向他人请教。我想:正是对学习的这种态度,才促使孔子的知识能够更加渊博!

古今中外,但凡做学文的人都具备谦虚好问的精神。爱迪生勤奋好学,勤于思考,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屈原洞中苦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自幼好学不倦,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最后成为一代大学者……不正是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才使他们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由此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读着读着,我的脸不知不觉地红了。我正是缺乏这种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不懂一个问题则是埋在心里,过去了就过去了。到头来,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了。一旦养成了这种对于知识随随便便的坏毛病,遇到的麻烦事儿可就多喽,学习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想想自己的行为,读读孔子的事迹,我明白:要想成功,是不能离开谦虚好学勤奋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1%聪明加99%汗水等于成功。

第11篇:孔子读后感

快乐的寒假,我像飞出笼子里快乐的小鸟,坐在刺桐公园的石椅上,掏出吴祚来写的《孔子学堂》,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多么引人入胜的经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灵跟着《论语》简练深奥的文字,与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在朴实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对话里得到荡涤。

从《孔子讲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从《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爱、智慧、勇敢是真正的伙伴;从《知之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收获知识的果实。

其中,我最喜欢《君子(上)》这篇论述。孔子告诉弟子:“君子无所事。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凡事不能与别人争执不下,即使在比赛中,也应该互相谦让,这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修养。看来,我也算是“君子”。

春节将至,购票大队排成了头不见尾,尾不见头的长队。我和爸爸从早上8点排到了下午2点,终于望见售票窗口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气说:“爸爸,我到旁边去运动一下。”刚刚走出几步,我看见离我们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个老爷爷,正颤悠悠地拄着拐杖,无精打采地排着队。我想:这位老爷爷一定排很久的队,开始体力不支!怎么办呢?我跟爸爸小声商量:“我们跟老爷爷换一换位置吧!”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真是一个懂得尊老、谦让的好孩子。”我和爸爸重新站到队伍后面排队,但看到老爷爷买完票高兴地样子。我一点也不后悔。

“君子明白正义,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语录像是冬天的阳光,带来无比的温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带来心灵的滋润。

第12篇:孔子读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掩上书卷,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孔子家中,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师襄教给他的一首曲子,师襄则坐在一旁,捋着胡须,面带微笑地听着。整首曲子完成的十分顺利,师襄说:“这首曲子你会弹了,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而孔子摇摇头:“我只学会曲谱,还未学会演奏技巧呢。”几天后,师襄又来到孔子家中,只见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琴声如小溪流水般悦耳动听,便说:“你已学会了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而孔子却诚恳地说:“我还没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演奏怎会使人感动呢?”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住处,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琴声迷住了,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终了,师襄站起来,激动地说:“你已领会了乐曲的思想内容,弹出了音乐的精神,能学一首新乐曲了!”孔子又摇了摇头说:“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又有了一段时间,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突然,抑扬顿挫的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孔子之所以琴艺炉火纯青,是因为他虚心求艺,刻苦练习。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不要只去看一些人的灿烂辉煌的一面和登峰造极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要从他们的背后那辛酸的泪水和苦涩的汗水中吸取精华,投入自己的经历中。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是呀,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耘,哪里会有秋天的丰硕果实呢?

第13篇:孔子读后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读书的名言。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孔子这个人了,就是对他不够了解,只是学习过程中,一直没有学到这个人,眼看就要上六年级就要毕业,我还以为我再也学不到孔子的文章了,出乎意料的是6B23课学到了孔子这个人。

我们学到孔子的文章是《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孔子带弟子们支游赏泗水河畔迷人的景色,孔子借水谈志向。其实这篇文章表面写孔子和弟子游赏,实际是写孔子借水和弟子们谈怎样做人。其中,孔子说的话令我映象最深的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民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句话表达了四层意思。1、水仁厚无私;2、水温文尔雅;3、水百折不挠;4、水求真求善求美。这句话并不是孔子在正直赞美水,而是孔子借水的品质希望弟子们能做一个像水这样的人,做一个真君子。

通过我学这篇课文,我了解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肖479)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从《两个小儿辩日》我知道了孔子是位待人平等的人。

通过学习《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知道了孔子是位富有智慧,善施教化的人,其中富有智慧我是从孔子带弟子们游玩,教育弟子们看出来的,他把自己想教的东西通过实践来表现出来,陆游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孔子也是这样想的,他想要在特殊的情况下,弟子们才会记得更牢。

真不愧说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师矣”呀!

第14篇:孔子读后感

课文《孔子拜师》主要讲述了孔子30多岁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老子礼节高超,谦虚谨慎。

孔子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精神品质。我有时候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认真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知识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主要写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于是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几个月后来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孔子想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说:“学无止境!”这充分说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谦虚,礼貌待人,而且表明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值得我们学习。我还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义,这将激励我努力学习。

第15篇:孔子读后感

当我读到孔子好学不倦地学琴这个故事时,令我深感启发,令我非常得感动。就让我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赞扬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都六十岁了,还拜师学艺,真令人佩服。他学琴跟别人大不一样。此话怎讲?就听我慢慢道来。别人学一首曲子,往往只学一两天,就学好一首曲子,迫不及待地学另外一首新曲子。而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苦练就是十多天,明明已经练熟后,却不肯学另一首新曲子,还是要练已学会的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仅要学会曲子,把它练熟,还要以曲子的旋律揣磨出创作人的姓名、人品、性格,甚至他的精神。孔子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令孔子的老师都非常感动,最终,孔子终于成功了,完成了他的目标。

唉,我跟孔子简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呐!我深感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这道题目的答案。突然,我想起在参考书上有这道题目的答案。我心里似乎有两个小精灵,争吵不停。善良的小精灵说:“不行,好孩子要不耻下问。““哼!才不是呢!还是看参考书吧!这样快一些。“邪恶的`小精灵说。说着说着,便打了起来最终,是邪恶的小精灵获得了胜利。于是,我快速翻开参考书,连忙把答案抄了上去。作业批好发下来后,我得了个优秀,还被老师重重地表扬了一番。可是,当我再次翻开作业本时那个大大的“优“字,它好像在问我:“你真的懂了吗?嗯?“我现在越想越难受,今天,孔子学琴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副班长,在班级里应该起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难题要向人请教。

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学,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