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06 21:01:43

第1篇:秘密花园》读后感

《诗歌的秘密花园》是一本适合初读诗歌的读者的入门诗集。作为对诗歌已有了解的读者,也会在本书对诗的解读中或碰撞或补足。本书一共介绍了15位诗人,每位诗人为一章,每一章起是诗人的代表作,接着是介绍诗人与解读诗歌的文章,雷格的介绍让人过目不忘:介绍卡瓦菲斯时,雷格称他为“诗歌界的卡夫卡”,通过将卡瓦菲斯和卡夫卡的相似之处的总结与对比,让不熟悉卡瓦菲斯的读者立刻会对其有个大致的判断;当介绍弗罗斯特时,雷格提到他是位非常会维护个人声名的人。这种所谓个人的包装与营销,一下打破了读者对诗人的刻板印象,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而讲到博尔赫斯,对只熟悉他的小说,而不知道他还做诗的读者们,雷格用了中国读者熟悉的苏东坡以类比,一下将博尔赫斯集大成者的形象烘托而出……在读者对该诗人、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后面还有两三首诗再作为阅读扩展,仔细阅读也会发现雷格的用心:或是按着前文介绍的内容的扩展、或是呈现了一个不同的诗人样貌、或是帮助继续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个人主张……诗歌与雷格前面的内容形成了一种互文的关系,人借诗论诗,诗借人圆满。

同时在诗歌的解读过程中,雷格也同时对关于诗歌的一些永恒的探讨进行了渗透:从最开始就总结出的现代诗的特征、读现代诗所需要的信任,到具体每位诗人处,通过对该诗人诗歌的解读,以具体例子来向读者提炼出现代诗在此反应出的特质,继而到提出,什么是诗歌的现代性?什么是诗歌的根本使命?通过这些问题,让读者在这诗歌的秘密花园中,去探寻自己的答案。

而越看到后,越能感受到十五位诗人如此排序的用心:从对诗歌不熟悉的普通读者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卡瓦菲斯的“此处与彼处”——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个“伊萨卡”,和一脉相承却又转为切实生活态度的《城市》,到从瓦雷里那里,真正了解下十四行诗的难度,到里尔克创作所比不可少的孤独,再到艾略特大胆的文体实验文本的“情歌”无“情”,到与前面叶芝一脉相承的奥登……当名家一一上场后,读者对现代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奉上阿什贝利的《船屋的日子》,后现代主义的晦涩代表。通过它,雷格说明解读现代诗并不是“本格派推理”,读诗要同情与信任诗人,其实“解读的实质是对灵魂的解放,对想象力的解放。”

而对于诗本身,与诗歌创作的这一过程,诗人们也在作品中反复地探讨:诗是瓦雷里——“丢了酒,却醉了波涛!诗人艰巨而幸福的任务,是埃利蒂斯——“双手捧着太阳而不为它所灼伤,把它像火种般传给后继者”,是布罗茨基的《黑马》——“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是诗人与诗的相互寻找。

不止诗人与诗在相互寻找,诗与读者也在相互寻找。其实“读懂”诗是个伪命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可以让位于感受。毕竟说到底,诗首先是关乎人的感受的。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作者:通过《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四日》来了解布罗茨基高度凝练的一生,通过希尼的诗了解到诗本身就是生活。也可以通过诗来了解语言的使用形式,毕竟“诗歌是语言最高的存在形式”(布罗茨基《诗人与散文》):可以从《冰雪消融》中看特朗斯特罗姆如何从多个角度营造一个意象集群;从《船屋的日子》看到思想与语言的拼贴,共时性呈现出人的灵魂的复杂和多态;看艾略特如何扭转诗歌的抒情属性,而把它变做包罗万象的容器。

就算只作为趣味性的阅读,也能从书中得到不少收获:不熟悉诗之前,博尔赫斯、布罗茨基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而叶芝不只在浪漫派有所建树,他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其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向现代主义过度和嬗变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有一流的作品;庞德——简直哪里都有到他:给艾略特起外号、帮他出诗集,第一个为弗罗斯特在英国出版诗集撰文……真是个有名的热心肠!而与影迷们津津乐道、盛产佳作的1997年一样,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一年:1922年,在这一年中,里尔克写出来《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艾略特发表了《荒原》、乔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普鲁特在临终前终于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文学史课上没记住的年份,在一本诗集中被补全了。

沿着诗歌的秘密花园的小径,你总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尽头终会豁然开朗,望见那片诗人们耕耘的葡萄园。

第2篇:秘密花园》读后感

《秘密花园》是美国女作家伯内特最受欢迎的三部儿童小说之一,本书重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玛丽的小姑娘和一个叫狄肯的小男孩开辟秘密花园的动人故事。故事的一开始讲一场瘟疫夺去了玛丽父母的生命,她被送往远在英国的姑父克拉文的庄园。性情乖戾的她变得郁郁寡欢,庄园里的小鸟儿做了她的朋友,并指引她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钥匙。她在狄肯的帮助下,使荒芜的花园重现生机。更为可贵的是,她不仅使失去生活信心的表弟恢复了希望,还帮助他站了起来,使他们父子团圆。

文中的玛丽与柯林本来是一个任性、性情乖戾并且病恹恹,一点儿也不招人喜欢的小丫头,可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却成为了一个聪明伶俐,可爱善良,健康活泼的小女孩。这其中少不了女仆玛莎、男孩狄肯以及索尔比太太等人的帮助。

玛丽与柯林都是一样的孩子,一样的任性、一样的性情乖戾、一样的不招人喜欢,一样的孤独。所以在玛丽找到柯林之后,柯林一点也不生气,相反很喜欢他的这位表姐,他们惺惺相惜。这当然与他们从小接触到的环境有关,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个孩子的一些坏脾气根本就是所处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玛丽一出生就被妈妈甩给了保姆,爸爸也很忙,所以玛丽从小就没享受过父母的疼爱,而她周围的那些仆人根本不敢逾矩,只知道惟命是从,没有一个人告诉玛丽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所以很自然的,玛丽成为了一个骄纵任性的女孩,她不爱任何人,包括她的父母——在父母死后,玛丽一点也不伤心难过。而柯林与玛丽的境遇何其相似,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小驼背,并且活不了多久——至少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包括他自己,他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了,因此他的父亲不愿见到他,他的奴仆们不论是害怕他还是为了讨好他,总之都不会逆柯林而行,因此克林也成为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小男孩。

玛丽与柯林都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也都有一些小自私,所以他们在十岁之前都没有一个可以真心对待自己的人,都很孤独,因此,在他们见到彼此之后会惺惺相惜,这是一种相互依偎的心理。

女仆玛莎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姑娘,所以她在玛丽小姐骂人和不吃东西时很生气,这在以前侍候玛丽的仆人身上是一点也看不到的,所以玛丽对此也感到很新奇,并且因此知道了一个男孩——狄肯,所以在玛莎建议她出去玩的时候,她接受了这个建议——狄肯与动物们的关系很好,而正是因为狄肯爱在外面玩耍,所以他才能与那么多动物交上朋友。

也正是因为玛丽小姐这次的玩耍,所以她才遇到了旅鸫,才能在旅鸫的指引下找到秘密花园。

刚进入秘密花园时,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芜,正如玛丽眼中的生活一样,但在她发现这里还有一些绿色,还有一些希望的时候,她感觉很惊奇,并且很开心。于是,她萌生了一些念头,她开始了对秘密花园的拯救——与狄肯一起,这也是对玛丽自己心灵的拯救。渐渐地,秘密花园活了过来,而玛丽的心灵也如同这花园一样复苏了,她变得阳光、活泼。而当玛丽用自己的这种转变去影响柯林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同样倔强的孩子之间的冲撞,而冲撞之后便是柯林的'“觉醒”与振奋。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个人——索尔比太太,她身上好像汇集了所有母亲的美好品质,她睿智、善良。在她得知玛丽是个身体羸弱并且不爱吃东西的孩子时,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拿出了一点钱为玛丽买了一根跳绳,并让玛莎教玛丽去外面锻炼身体。当她得知柯林是个厌世、动不动就发火并且王子病严重的孩子时,她又通过管家梅德洛克太太之口说,“地球像一个橙子……这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拥有属于他的一个角落。要想拥有整个橙子——连皮带瓤——是荒唐的。要是你想这样做,很可能连籽儿都得不到,而籽儿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这真是一番有哲理的话,索尔比太太就好象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的闪光点很多,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的传递的故事,从头至尾都闪烁着人性美,使人感觉到一种温暖,还告诉我们许多生活哲理。而且它的语言有趣、通俗,内容丰富,情节多样,人物形象饱满;极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思考,真可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第3篇:秘密花园》读后感

《秘密花园》这本书,来到我们家已经一年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小丫头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放到了我的床头,即便这么触手可及,我都没有翻过一页。

昨天下午,给孩子们在班群里发了“我爱阅读——暑假加油站”每天半小时的阅读要求之后,也顺便叮嘱了我们家小丫头,不要一直玩手机,每天要有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那妈妈,你不是也在玩手机吗?”处于逆反期的孩子真的不大好管理。

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我也找本书来读吧。顺手拿起了床头放着的《秘密花园》,和她一起进入“阅读模式”。

这一拿起,就放不下了。

没有多么曲折动人的情节,不过是讲述几个孩子的故事。性格孤僻古怪的小女孩玛丽和常年被关在阴暗房间里的少爷柯林在荒原小子迪肯的帮助下,和那个废弃荒芜的花园一起快乐复活。

快乐——自然的力量

玛丽不是自带光环的小姑娘,相反,“她小脸细长,身材单薄,一头稀稀拉拉的头发,还板着一张易怒寡欢的臭脸。”谁会喜欢这个霸道蛮横的小孩呢?

这个全世界长得最不讨人喜欢的小孩,却愿意聆听一只胸部羽毛殷红的'知更鸟清脆友善的啼鸣,陶醉于荒芜花园的万籁俱寂,喜欢那种沐浴在风中的愉悦感觉,就连那肥沃黑土里钻出的点点嫩绿色的小芽,也能让她充满期望。秘密花园里的一切,让她惊喜,让她两颊绯红,让她的眼睛炯炯发亮。

自然中生命的萌芽与成长,有一种太过神奇的力量,让这个小姑娘从身体到心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越来越快乐,也越来越健康。

快乐——接受自己与他人

柯林少爷的出场是从哭声开始的,就这么一个随时哭、随时发脾气,骨瘦如柴却又歇斯底里的男孩,他拒绝任何人看他,甚至母亲的画像都被他用帘子拉上。他不能接受自己——病得快要死了,将来会是驼背;他不能接受别人——认为所有看见他的人都会议论他,都会取笑他。他的世界就是一间阴暗的房子。

当他接受了玛丽,听玛丽讲一些有趣的事情;当他接受了迪肯,喜欢上了那只乌鸦,那只还在喝奶的小羊羔;当他接受了老园丁老本·韦瑟斯塔夫,和他一起进行魔力的科学实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原本病恹恹,要坐着轮椅才能出行的男孩,有了开心的笑,有了强大的信心,可以迈着矫健、坚定的步伐走在父亲的身边!

快乐——享受劳动

“她弄完这处,又转移到那处,边挖边除草,忙得不亦乐乎。不仅花床,连大树底下的草地也没漏掉。四肢的劳动让她全身渐渐暖和。她脱掉大衣,接着又把帽子给甩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面对草地与嫩绿色的小芽尖,她始终面带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这是玛丽的劳动。

“这些天来,柯林除草的速度已经不亚于其他任何人,而且还可以一面拔草,一面发表他的演讲。‘当你干活时,魔力最起作用。你可以感觉到它存在于你的骨头和肌肉里’”这是柯林发现了劳动的魔力。

至于迪肯,那是一个精力无限充沛的小家伙。他帮玛丽买来锄头、铁锹和耙子,并且教她如何使用耙子松动泥土,好让空气可以渗透进去。这个所有动物都喜欢的孩子,是那么的热爱劳动。

书中多处写到的劳动,无一不在说明,劳动也是一把快乐的钥匙。

快乐——相信自己可以

刚开始的玛丽不会穿衣服,刚开始的柯林根本想不到自己能站起来。这两个毫无自信,而且自私、冷漠的小孩,我实在看不到他们的未来。

当玛丽开始相信自己可以让废弃的花园变得生机勃勃,让成千上万的玫瑰在园里的每个角落绽放,她就开始一点点去努力,去改变。

“也许只是需要经常把期望的好事挂在嘴上,直到有一天它当真实现了。我要努力试试看。”柯林也慢慢体会到了“我能行,我能行!”是最有魔力的咒语。

人的信念决定了人的生活,注定了人的命运。生活可以无比美好,也可以非常糟糕,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整本书,作者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为我开启了一座秘密花园,那花园中的玫瑰藤蔓,雪莲花、番红花和水仙花,还有知更鸟,是我想象中也没有的奇异景象。而真正打动我的,是生命成长的奥秘,面对挫折、面对孤独、面对病痛、面对忧伤,真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花园,愿我们都有快乐的钥匙!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