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7 13:57:39

第1篇:《干法》读后感

很久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干法》做到了。《干法》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对书愈发挑剔的我一口气读完?

火车上人来人往,总算买到了靠窗的位置。以前没有买到靠窗的位置,总会和别人换,喜欢靠在窗前,低头埋首看旅途带的书,在眼困体乏之间,抬头看看窗外,思考也就随着远去的景物发散远方。

《干法》到了忍住不看,就希望找个合适的时间,好好看看这本书。静静翻开书页,一个叫稻盛和夫的人,一个叫张旭明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相遇了。

稻盛君写过很多书,由于都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所以如果你身边不是很多企业家高管朋友的话,能接触到他的书也是有限。不过有一个系列在朋友圈很流行,就是《活法》了。

《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要如何地活着,人应该树立怎么样的人生态度等等,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购买。《活法》的姐妹篇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干法》。

倘若说《活法》探讨的是人生的态度问题,那么《干法》探讨的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伦理的问题了。同样地,《干法》也是写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的,但是我看完后,给企业家们高管们看,实在是浪费了,我认为更加适合正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

1、人为什么要工作?

刚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是愣了几秒,我还特意看看书名,以为买错买了成功学的书了。确认无误后,带着怀疑的眼光,小心翼翼地看每个字词,看看一个曾经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要工作,得到一般的答案不外乎是为了食物,为了名为了利。但是稻盛君的回答很了不得: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认为工作能锻炼人性,磨砺心志的。我看到这,瞬间觉得稻盛君不是一本人,格局和眼界非常了得。于是迫不及待继续往下看。

2、如何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磨练心志,万一从事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办?岂不是由磨砺变折磨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稻盛君给的的建议是让自己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呢?那就是投入工作。

投入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心态。由于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让他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很难的。别说喜欢,不消极怠工已经是很好了。然后这种心态去工作,是无法投入工作的。改变心态是投入工作的最快的方法。

再则就是成为“自燃人”。稻盛君说人有三种,即点火就着的“自燃人”,点火也不着的“不燃人”,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人”。自燃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因为我就是一个自燃人。让自己燃烧起来可以搅动一切。

3、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咋一看,似乎很承重的话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身边的环境变得不再努力工作。稻盛君指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看完这句,压力感迎面而来,但也有一丝惊喜,因为我又找到一条卓越的道路了。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能做到的有多少人?但是能做到的觉得是卓越之人。

我曾在所在的公司,包括现在的公司,都不提倡艰苦工作。公司大环境没有努力工作的氛围,你也不好意思努力工作。公司的新人也就没有机会积累努力工作的资本,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同时,我们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矫情做作、好吃懒做的社会风气,工作也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能够下班正点走是王道,回去加班那不好意思了拜拜。所以提倡努力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4、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曾经我还一度认为不应该追求完美,至少完美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曾经做过咨询顾问的同事建议我写方案先不管完不完美,先完成了再说。互联网思维狂刷朋友圈,工作也讲究迭代优化。我也在这种工作理念中慢慢妥协,不以追求完美主义了。

可是稻盛君却主张完美主义,理由也很简单。

一个产品,一项工作,只做了99%,如果1%出了差错,所有一切全部泡汤,这些太常见了。

那怎么做到完美主义呢?稻盛君建议在平常工作中就要做到“有意注意”,并在平时不断练习,养成习惯。

最后,就是要舍弃“最佳”,追求“完美”。“最佳”是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起来是最好的,在低水平的群体中也有“最佳”。“完美”具有绝对性,不同别人比较,依靠自身价值而定。

《干法》用简单的文字,诉说着深刻的思想,简单的道理。因为干法简单有效,倘若能认同稻盛提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伦理,干法一定干出一番新天地。

第2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稻盛和夫所著《干法》一书我已读过两遍,但每遍都能读出背后的新意和深意。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干法》是稻盛先生对自己漫长职业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经验和"干活"技巧的总结。通读全篇,才知道该书告诉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纯朴的劳动观。所谓大道至简、稻盛先生的"工作观"以朴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干。他为我们设计了实现事业成功和圆满人生的路径和通道:选择正确的工作观――热爱、专注、迷恋于自己的工作――以极度认真的态度,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复一日,不断积累--创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由平凡变为非凡。

与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恶"的观念不同,稻盛先生对工作意义的感悟和见解让人颇为惊嗟。他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是锻炼人性、磨砺人格、提升心志、实现自我价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难常与人生相随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运多舛,25岁以前的人生并不如意,也曾有过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但当他下了决断,毅然留在那个叫作"松风工业"的衰败企业,"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积极的态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不约而至,以至产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扭转并得以终身确立。

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体、灵魂与它融为一体,它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不可思议的好运。工作还是疗治苦痛的良剂。在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的苦难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为慰藉心灵、经受考验、攻破难关的仙丹妙药。通过努力工作、拼命劳动,使其一直在苦难和挫折方向上运转的命运齿轮不知不觉地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让人生时来运转,进入焕然一新的阶段和精彩美妙的状态,充满无限希望和光明,从而不断取得成功,最终走向人生的"王道"。

《干法》作为稻盛哲学的宝典秘籍,阐释了工作观、工作技巧及二者的关系。稻盛先生在《干法》一书结语部分给出我们这样一个公式:工作(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热情、能力的分值区间都设定在0-100分,唯有思维方式的分值设计为-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来,"不厌辛劳,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愤世嫉俗、损人利己,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负值"。

显然,稻盛先生所说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工作观正确,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工作观错误,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负值,而且能力越强、热情越高,给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特意把工作观放在主体的位置,将热情和能力视作工作技巧以客体待之,突出工作观对于工作结果的决定性作用,可见稻盛先生对工作观的关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纯洁心灵为神圣事业而准备。回首在金明小学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工作上有诸多不顺心,每每此时,都会产生抱怨,从而感觉自己疲惫不堪。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教学心态,自从看了干法这本书后,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从事了教学这个行业,就该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毕生之追求,埋头苦干,总结经验,扎实努力,坚持不懈,把教学当成乐趣,一生与孩子相伴,与书本相伴,当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之时,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

第3篇:《干法》读后感

为期一段时阿间的《干法》已学习完毕,这是20xx年分公司全员学习三部曲的第一部,每次学习以早会专题版块分享为主,辅以个人阅读自学。

学习期间我因出差中断了几次早会的内容分享,便忙忙的在回到公司第一时间抓紧补课,前后看了两遍《干法》。

第一遍是大而概的粗线条浏览,知道了这本书的主旨思想;第二遍则是精读,一字不落的通读了一遍,就一些重点内容做了读书笔记。如此两遍下来,对本书传递出来的最正的工作观感受颇为强烈,只觉到处都飘着六个字:在工作中修行!

的确如此,时至今日,谁不是边工作边生活,谁又不是依靠工作来生活,工作给了我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和资源,也让我们因有着工作而更加从容地拥抱生活享受生活。

可是,这种停留在最普遍最浅显层面的工作,是否真的就和稻盛和夫《干法》里所说的工作如出一辙?是否每个工作的人都能明白“工作造就人格”“在工作中修行”这一质朴又崇高的道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抱着“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的使命,用自己的现身说法,从亲身经历和各种经验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进行: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二是“如何让自己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三是“怎样才能出色地工作?”

这三个问题事关每一位工作者,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且无法逃避的问题,书中的主要观点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全书开篇便来了一个灵魂大拷问:“人问为什么而工作?”

这样的问题相信每天都有很多人忍不住要问自己,问的'人不同,答案自然也就五花八门。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家人?……

就在形形色色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书中给出的答案:“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

现实中很多人把不得不工作看成是让自己痛苦的“万恶之源”:

用自己的劳动力、时间、精力来换取一定的薪水,工作在不情不愿中一日日耗费时间虚度光阴,自然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更谈不上工作给个人带来的价值。这样的工作认知和现状,既是背叛自己的心性灵魂,又是对工作的玷污亵渎。

《干法》告诉我们: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是“万病良药”,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这与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说“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的观点高度一致。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在坚守好岗位工作的同时,必须把最正确的工作观传递给自己的部门员工、传递给内勤,传递给全体营销队伍。

让大家深知“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竭尽全力让每个人扭转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将对工作的认知建立在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之上,这是做好后续一切工作的万源之头,是迈向美好人生彼岸的第一步。

有了这一基础认知模型,再配以:正确的能力模型;拥有足够强的热爱;喜欢甚至迷恋上自己的工作;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天都“创造性”地工作……便可得到成功的人生结果或工作结果,真正实现“在工作中修行”。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工作的真谛在于“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我们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公司战略的解读和践行,运用创新的培训精神让产品理念、产品服务通过队伍传递到千家万户,终能实现抵达美好彼岸的人生。

20xx年培训工作的全面推动落地依然存在一些客观情况,比如:现有队伍基数太少;战斗月冲刺节奏紧张;各种营销主题活动高频次举办。这些都使培训工作的开展稍有难度。但是,“把培训的愿望渗透到潜意识”,“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每天都要钻研创新”……《干法》为我们指明了培训的方向和具体方法。

20xx年培训工作将在原有培训体系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需求调研,大胆创新,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动培训落地,在按部就班的执行培训计划同时,也要具有“见缝插针”的培训能力。让培训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队伍的成长及全方位作业过程中,以致力于真正实现培训引领为终极目标,并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同时让培训工作更具有前置性和延展性。

“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法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干法》把稻盛和夫70多年最平凡的工作上的点滴举动淬炼成最不平凡的思想,如果我们能运用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每日工作中,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自己的能力,则必将日臻完善。

只不过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道理不能改变人生,能改变我们的,唯有脚踏实地的“完美”行动。也正因此,“在工作中修行”才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第4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

“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一、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二、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

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当你悟到此处的时候,很多犹豫不绝的都将迎刃而解,有种“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感觉。

三、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要把它当成是蓄势的储能修炼。

还记得《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吗?“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人生与工作同理,每个人都希望每天都是顺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轨迹就是一条快速爬升的坦途。但现实确实很现实,每个人都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顺境沾沾自喜,逆境怨天尤人,绝望的放弃是多数人的选择,理由是他们认为前途无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在销售界叱诧风云的大师,临退休前给大家讲授他多年来成功的经验,授课当天,会场里座无虚席,当人们期待老人一次精彩的.演讲的时候,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接二连三的人上台,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此时,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持续地做。

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四十分钟的时候,台下一个女孩儿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的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科学告诉我们,球受力就是储能积蓄到一定阶段,开始转换为动能的。我们的工作与人生相同,当你和身边的其他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当大家产生绝望的时候,你能否依旧坚持,保持“抱着产品睡”的投入?当你做到的那个时候,属于你的成功就在脚下。

第5篇:《干法》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是的,我这个学渣幡然醒悟终于开始学习了,开始试着去学习,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艰难坎坷的年轻人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学习成绩也曾不理想,而后通过努力一样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稻盛先生也面临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过老师推荐,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

但当时的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所在公司的发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继续学习深造出国,要么另谋高就其他企业,而稻盛先生当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所在的部门只剩他一人坚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工作的意义,也曾夜深人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专注的——埋头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拼命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个非专业的毛头小伙子,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这都得益于当初下定决心 埋头工作的重要决定。

读完此书,我的感受:

一、醍醐灌顶,一剂良方。

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却总是挑剔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醍醐灌顶,能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厌恶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剂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对我们,对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们是说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个小故事:

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岛上,有个未开化的部落,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村民们在每年的劳动收获季节,会各自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状况,作物的长势等,经过评价,田地耕作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类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以至于延续至今,劳动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而日本原来也是以劳动为美德而工作的,随着社会的逐步西方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我以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毕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不是你的错,不改变,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错了。

二、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这是稻盛先生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时候说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的是工作,而是灵魂的磨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缝间也要努力生长,这就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工作也是我们生命绚丽,幸福人生的关键。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与工作和平共处,爱上它,改变对它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接受它,从而让它来成就自己呢。

改变心态!热爱工作!

就像恋爱的时候一样,哪怕和喜欢的他/她聊个通宵,第二天依然要准时上班,也会觉得,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与他/她的再次联系。用恋爱的心态的去热爱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有那么多的乐趣和神奇,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三、持续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为工作持续努力持续付出,你可以么?

记住一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稻盛先生这里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他的叔叔是一位海军飞机维修员,曾说到“

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候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到”你做得到万无一失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的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医生不愿意亲自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诊断,往往会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去诊治,这种情况,也是医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

我们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将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离你还会远么?

书中,真切且深刻的揭示了工作的意义,稻盛先生说,人类生活都是由工作创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义。

不论你是一线工人、辛勤的劳动者,还是企业白领、高级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性的对待工作,成就人生。

第6篇:《干法》读后感

本书记载了众所周知的值得日本为之自豪的经营者稻盛和夫先生的工作哲学。在这本显浅易懂的书中,记载着大量稻盛先生的智慧以及向承担着下一代的青年们所传递的热切话语。

这是一本“当然事当然说”的书

这是一本写满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的书,以至于我很难想象“为什么这样的一本书会如此畅销”。然而,回过头想一下,现如今“把理所当然的事情,理所当然地说出来教导自己的人”意外地少。

日语版《干法》前言的最后部分,记述着这样一段文字:

“更积极地对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可能的话请尝试在痴迷于这项工作前专心一意。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克服困难与挫折,你不曾想到过的全新的未来也将为你打开。”

整本书记载了稻盛先生的人生经历。我认为,正是由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取自自身的亲生经历,才令这些显得更具说服力。

“着眼足下”的活法

人的一生经常会感到迷茫。人生的道路并非一路平坦,其中一定会有沉浮。稻盛先生认为,尤其在痛苦的时候,不要过于考虑将来的事情,最优先考虑的应当是完成今天的一小步,不,哪怕只是半步。

“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在今天的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有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

回想至今自己成功跨越的一个个困难,有哪个不是因为“着眼足下”而顺利克服的。 赴日留学的第一年,我就读于语言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从韩先生的日语程度来看,一年之类要取得日语一级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我无法考入大学院。

于是,我决定不去考虑一年之后的事情,专心只做目前自己能够做的。也就是,在一年内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日语能力。之后的每天,我过着学校、打工、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一段时候后,做梦都在使用日语。一年后,我成功取得一级,并考入大学院。

在那之后,“着眼足下”的思维方式,帮助我跨越了不少难关。在大学院,我连续两年获得商学院最优秀成绩,在打工的麦当劳也顺利地升职为该地区第一个外国人主管。

成为“自燃型”的人

稻盛先生认为,要想让自身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在本书中,稻盛先生这样写道:

“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在职场中,我自身也体会到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通常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自从入职目前工作的公司以来,我一直保持着对挑战新的工作的热情,在面对新的研究课题或者新业务的开拓的时候,毛遂自荐。正是由于这份热情,入职半年后,公司成功开拓了天然气以及甲醇燃料领域的业务,同时我也被升职为项目经理。

将思维方式作为“核心”的人生观、劳动观

在本书的结语部分,稻盛先生将自己的人生观、劳动观以“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样的方程式表现。这里的“能力”指的多是先天的资质,而“热情”则是指能够根据自己意志决定的后天要素。这两项要素,均以“0分”到“100分”的数字来表示。“思维方式”是这三项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的分值从“-100分”到“100分”。也就是说,即使能力和热情得天独厚,思维方式错误的话,整个方程式的'结果将会成为负值。

20xx年大学毕业后,由于拥有教师资格证,有一段时间我在数个机构担任兼职教师。负责的科目既有诸如办公软件一般的普通课程,也有诸如组织行为学、领导力之类的专业课程。回想起学习办公软件课程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正是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么?

当时授课的班级中,学历高低不同。大学毕业的、硕士毕业的、甚至连50多岁下岗后的再求职者都有。然而,从最后的成绩来看,学历越高成绩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却越差。这是因为,错误的“思维方式”与再高的“学习能力”的乘积,结果只能是负值。

通过这本书,在伟大的经营者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孙正义、史蒂夫·乔布斯、稻盛和夫,这三人都曾经历过一场大病,徘徊于死亡的边缘。如今,战胜“死亡”的三人向我们诉说着几乎相同的话语。

人只有通过逆境和困难才能够成长。这种逆境和困难越大,跨越后人所获得的成长也就越大。

人活着,最为恐怖的事情是“死亡”。对于战胜了“死亡”的三人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留下别人难以仿效的成绩。

第7篇:《干法》读后感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工作三年了,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工作时间长了,慢慢觉得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一直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对生活负责的一种态度,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内工作。读了稻盛先生的《干法》,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和意义: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可以起到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长时间不懈的工作可以磨砺心志。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工作舞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经说过说:“除非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则永远无法成功。”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其实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败,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随时感谢心态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说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原谅这种说法,但不能原谅这种做法。做任何事情不能本着尽力而为,竭尽全力是我们工作所要达到的境界。古语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在工作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的机会是不会错过的。想到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心理斗争过程,就像稻盛先生所说: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一个“平凡的人”变为一个“非凡的人”,就会拥有强大的能量!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真态度:必须注重细节,比道理更作重要的是重视经验,不厌其烦,持续、专业地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擦绝对擦不掉的事情。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频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害性。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我要在日常的简单工作中不断寻找创新点,使工作中的每件平凡事都能有闪亮之处。只要肯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许多又快又好的方法。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

让我们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工作权利,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积极主动,敢干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潜在职责,主动承担责任。

稻盛和夫在有生之年缔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稻盛先生用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证明了“行正道才是人生的王道”,奉行“六项精进”是人生成功的保障。稻盛先生指出——为磨砺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之心为准则,倾尽所能,日日“精进”,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最引以为荣的活法。

第8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的出来,稻盛前辈写书很用心,跟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之类东拼西凑的货色完全不同。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震惊着实不轻,之前我只是听说过他,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强悍,这样恐怖。稻盛和夫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自己创建的两家企业都是在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压迫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峰存在的。稻盛哲学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探索和学习,我从此书中获得一点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出来,不是很拿得出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看完这本书,我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点成绩,有三点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热爱自己的工作

干法上说,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没错,这一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领会。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创造价值,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强制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喜欢,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有可能成事。而稻盛和夫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松风工业的工作他一开始并不喜欢,也矛盾了很久,曾想过甩手走人,可是自从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事业后,他改变了心态,变得积极,变得坚定,眼睛里全是产品,心里想的全是技术,日夜与火炉和铁锅为伴,吃睡都在实验室,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的前提下他居然用创新的土方法成功制作出了世界领先的陶瓷材料,掌握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新技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不会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无比用心,相信没有任何工作做不好。我们的大脑是个沉睡的巨人,常人一般只用了大脑的2% - 5%,而伟大如爱因斯坦不过也用了12%所以,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用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力付出,那么像稻盛和夫那样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大有可能的。

第二,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

稻盛和夫的京瓷建立起来之后,面对着垄断寡头一般的竞争对手,硬没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强地坚持不懈地缓慢占领一个又一个市场,最后成为同类市场上的佼佼者,这其中的艰辛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当时现有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几大竞争对手瓜分,谁会对这个新成立的小公司正眼相看?更何况这家小公司无论人手,技术还是设备都远远不能和竞争对手们相提并论?那它是怎么成功的呢?它是这样做的:无论哪家公司抛给它一个产品问他“你可以做吗?”他都说“能!”为什么会在有那么强大的供货商的同时,会有一家公司问某种产品是否京瓷可以做,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那些强大的供货商做不了,那些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公司尚且做不出,京瓷怎么可能做得出来,不过正相反,通过稻盛和夫和他手下员工的疯狂加班和全力攻关,这些貌似不可能全部变成了可能,而且京瓷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了市场上最先进的陶瓷材料,并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是一种什么概念,没有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恐怕一般公司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早就支支吾吾一句:“不能做”然后就灰头土脸地逃之夭夭了,他们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接这个活儿办不成事陪人家损失不说企业名声也扫地了,那还混不混了!所以他们连尝试一下也都不敢了,这失败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可是殊不知他们拒绝尝试从而避免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尽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却彻底与成功无缘。这样的机会只有有胆量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也唯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最终笑到最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时说来确实有戏谑的意味,但何尝不是一句真理,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谈什么成功,有再多成功的机会向他招手,他都会望而却步,落荒而逃。所以,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朋友们,当领导想提拔你问你能不能胜任,或是当主管想为你的业绩设一个高指标问你能不能完成时,你要说能!因为只有你有了肯定的回答,你才拥有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做最好的产品

相信大家看了这本书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稻盛和夫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完美的'过分那种。他让自己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新产品,该工程师不分昼夜,日夜钻研,做了几百次实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成品,兴奋异常地来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当地泼了他一头冷水,原因无非是那产品表面上貌似因为氧化物燃烧的关系而出现了黑色烟状杂质,稻盛随即毫不掩饰地做了产品不合格的结论。这位工程师自然四郁闷得不行,但经过稻盛解释也就释然了。没错,一件产品的好坏不是外观所能决定的,但是带有杂质的外观直接会让顾客看了第一眼之后就抛到一边,因为外观尚且不能保证过关,性能能好到哪儿去?更有甚者甚至会想到这是个态度问题,外观做的这么潦草,在内在价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等等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贤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产品,要的是同类产品的标杆和范本,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他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最终使他的产品始终站在业界顶峰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绝对是必然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发展多少年始终都有改进的余地,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领头羊和落后者,但不论做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第9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一书,是我在公众号文章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认识了稻盛和夫先生后,认真拜读先生的《干法》、《活法》、《心法》和《心》中的第一本,我非常的赞同稻盛先生的观点,并对其观点感同身受。

稻盛先生是位传奇的人物,一生当中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电,又帮助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日航破产重建,并在一年后就大幅度扭亏为盈,创造日航历史上的最高利润。他创立盛和塾,传播经营哲学,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创立“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稻盛先生一生中都注重修身正心,遵从做人正确原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家和哲学家。

读完《干法》后,我整体上有几点感受:

1.进一步改变,或者增强了我对工作的认识和热爱。

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是把工作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境界高一些的人,可能把工作当作成就自己的一个平台。现在年轻人中,更有一部分人,把工作当消遣,因为他们生活条件富裕,靠着父母或者长辈的资产就可以过上好的日子,所以工作做成什么样,在他们眼里并不重要,开不开心才重要。还有就是现在社会,有一大批人,具有投机者的心理,这种浮躁的心理,致使他们靠投机赚大钱,靠新概念制造的泡沫赚钱。

“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稻盛先生给出了我们启发,先生说“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稻盛先生一生中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这些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这些都是他经历的磨炼,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都给他带来了好的'结果。

我对工作的认识也是一步步改变的,最初就是谋生,我非常坦诚的说,后来是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以叫做自我实现吧,现在就是一种修行,这是我真实的想法。通过长时间不懈地工作,磨砺了我的心志,使得我具备了越来越厚重的人格,越来越清晰在人生中应当坚持的正确原则,并且能够不断的在实践中坚持,而不动摇。

我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的时间也远远超过规定时间,我想我不是简单的为公司工作,而是在为自己修身正心,把工作当作是一个修炼的场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我首先要想开,并且面对,我想这些磨炼最终都会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融汇到我的血液里,贯通在心里。在稻盛先生的指引下,我觉得我现在对工作的热爱程度增强了很多,任何烦恼的工作好像我都能坦然面对了,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2.“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深深激发了我。

我们平时工作完成的不好,或许就是我们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尽管我们认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好像全力以赴地工作是在苛刻我们自己,其实并非如此。

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看看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哪个不是在拼命努力地求生存,而只有人类才会贪图安乐。稻盛先生举了城墙石缝中的小草,努力生长、开花、结果,留下子孙,然后枯死等鲜活的例子。我想起我办公室楼顶的缝隙里长出的树苗,感触非常深。

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机理本来就如此,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动物界也是这样的。而我们在面对工作时,说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说到拼命工作时,好像就很难接受。我深刻的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到了全力以赴,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

我做得还不行,还不到位,要向先生学习,坚定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相信心的坚定,一定会使工作有更大突破。

3.树立坚韧之心,用持续的力量将“平凡”变为“非凡”。

稻盛先生说,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为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坚韧之心是我们成功必备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往往是想法多,有信心,有信念,而且做人做事的道理也非常简单,所谓大道至简,但我们人类就是不能坚持去做,往往就会走偏,浮躁,甚至看不起简单的事和简单的道理,认为复杂的才有高度,有层次。

我们应该全力地过好每一天,每天反省,比前一天进步一点点,不断的重复,我们就会由量变到质变。人的能力是无限伸展的,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思考,就一定能把你的潜能发挥出来。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干法》一书,语言非常的简单和朴实,道理也非常简单,我想起《道德经》以自然纯朴为追求目标,其实自然纯朴就是最初的人类的状态,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可就是做不到,不坚持做,这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应该化繁为简,而且坚持,坚持,就能真正修身正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第10篇:《干法》读后感

稻盛先生的《干法》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相比于他另一本极有名的《活法》,《干法》里谈的都是“做事的道理”,活法则是说“做人的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领悟,佛学上讲“修行悟道”,书中也提到“工作造就人格”,再引用唐峻“做事、做人、做秀”的说法,都是说“做事”中如何领悟“做人”的道理,这应该是对于普通人比较容易的途径,也是本书会比较好懂些的原因。本书仍然延续了稻盛先生“大道至简”的风格,但要真正读懂,还是要放到“干”中去琢磨,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中国企业家》的社长刘东华在序里讲一部分人看到这本书“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而已”,我应该就是这类人,对书中大部分的观点颇有些心得体会,因为程度还比较浅,也常常因各种浅薄念头而产生怀疑,或左或右不够坚持,读此书时就如同注了一剂强心针,为不让这种热情会太快的散失,所以及时把自己的反省记录下来,以便参考修正。

稻盛先生说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的我们需要“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我很认同。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中国有句古话“做一行爱一行”对我很有影响,其中道理是同样的,所以拿这句话来做题目。我是这个道理的受益者,却未能取得太多的成绩,今天反省下来就是不够“爱”,不够持久,原因有三:一是认知;二是高目标;三是完美。

为什么而工作?“工件是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为挣钱而工作,干好工作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这是今天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拿钱作为工作好不好的标准,也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唯一动力来源,一旦现实未能成正比,人就会因失望沮丧而失去动力。很多人都有曾经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的经历,我在刚进公司工作一年半后,也一度把这句话设为MSN的签名,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呼应,却没能解惑。后来我便留意那些在工作中精力充沛的人,询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如此干劲十足?

发现他们其中的大多数能说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往哪里去,甚至怎么去,而且他们在说到这些的时候眼睛会放光,而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好象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后来有一天看到老虎伍兹的一句话,不记得原文,大意是“以世界第一为目标,而不是财富;当你成为世界第一时,财富就会象浪潮一样涌到身边”,才知道自己设错了“工作”的方向,也因此会陷入保“饭碗”的竞争之中,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后来老板又分享了“工作当作舞台”的观点,便很容易从中体会到“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快乐而获得持续的动力。

前一段时间与一位刚入职又很快离职的同事面谈,她告诉我“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该会的.都会了,跑这里却发现要求不一样,还要学习,压力比较大”,她有点纠结在“要学习”又“没有动力”的矛盾中,再聊下来就知道一切源于她的目标:“原想来一个大点的公司,稳定些,工作几年后,等升职做个主管就可以了,不想让自己太辛苦”。不记得是在哪里读过这样一句“梦想是要伸长胳膊、踮着脚尖还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跟这位同事相似,过去我大多以略高于公众平均分为自己的目标,稍稍的努力加上一点小聪明,很快就满了,也因太轻易实现很难带给自己太大的动力,于是长期陷入跟那位同事相似的矛盾纠结中,又体会不到突破自己的快乐。稻盛先生说“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高目标’”,“并坚持每天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这种积累会使我们达到…谁也不曾想到的极高境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刚进公司的老板是个以追求“细节”的人,他戏称自己是“完美至上”的“处女座男人”。那时候人少工作多,忙起来的时候就会赶着完成,所以经常在各种项目中要面对他对各种细节的“挑战”,小到资料摆放的方向,每每看到他在展区巡查时就会特别紧张,有时候也会因挨批而觉得委屈。后来有一天发现我的下属也开始评论我为“追求完美”,才知道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书中提到“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正因如此我常常会因各种借口妥协自己的标准,用应付的心态,而当有人指出错误的时候,又会因为自己没有100%努力而滋生懊恼、不满的情绪,如此反复,人就变成另一种状态。

与“完美至上”一样,“妥协”、“马虎”也会变成习惯,可能一点小错误不会有太恶的影响,当习惯变成一种态度时,影响的就是整个方向。书中还提到“最佳”与“完美”的差异,对这一点我也很有体会,过去我所谓的“完美”都是“最佳”,是跟别人比较,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听得进有意义的建议,很容易失去“更好”的机会。“完美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当一念转变的时候,任何好的建议都是“创新”的动力,仿佛“聆听到神的声音”,也因此获得追求“完美”无止境的动力。

第11篇:《干法》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稻盛和夫先生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是的,我这个学渣幡然醒悟终于开始学习了,开始试着去学习,去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学习成绩也曾不理想,而后通过努力一样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稻盛先生也面临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遭遇,找工作遇挫,找不到好工作,通过老师推荐,获得了一份工作机会。

但当时的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所在公司的发展也不太好,一起的同事要么继续学习深造出国,要么另谋高就其他企业,而稻盛先生当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所在的部门只剩他一人坚守,稻盛先生也曾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工作的意义,也曾夜深人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奇力量,稻盛先生此刻反而更加清醒,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专注埋头工作。

“极度认真”的工作态度,拼命努力坚持不懈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稻盛先生一个非专业的毛头小伙子,却在工作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色的研究成果,这都得益于当初下定决心埋头工作的重要决定。

来说一说读完此书,我的感受。

醍醐灌顶,一剂良方。

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却总是挑剔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醍醐灌顶,能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或者厌恶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剂良方,能更加理解,工作对我们,对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首先向我们是说明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其中有个小故事:在南太平洋的一撮小岛上,有个未开化的部落,那里的人们都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村民们在每年的劳动收获季节,会各自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状况,作物的长势等,经过评价,田地耕作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而在人类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以至于延续至今,劳动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报酬应该尽量增加。

而日本原来也是以劳动为美德而工作的,随着社会的逐步西方化越来越多的人把劳动看做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我以为,现在的我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毕竟,人本是有惰性的,好逸恶劳不是你的错,不改变,不努力克服就是你的错了。

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这是稻盛先生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次一次出色的研究成果时候说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工作于人生的意义不仅仅的是工作,而是灵魂的.磨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任何人,哪怕一株小草在石缝间也要努力生长,这就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劳而获,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工作也是我们生命绚丽,幸福人生的关键。

既然人人都要工作,那么不妨与工作和平共处,爱上它,改变对它的心态和厌恶的情绪,接受它,从而让它来成就自己呢。

改变心态!热爱工作!

就像恋爱的时候一样,哪怕和喜欢的他/她聊个通宵,第二天依然要准时上班,也会觉得,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期待与他/她的再次联系。用恋爱的心态的去热爱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有那么多的乐趣和神奇,不仅事半功倍,还能成就自己,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持续付出、出色完成工作。

努力工作,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为工作持续努力持续付出,你可以么?

记住一句话“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稻盛先生这里也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的叔叔是一位海军飞机维修员,曾说到“

每当轰炸机起飞时,维修员也要随机飞行。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维修员都不乘坐自己维修过的飞机,而是乘坐别的维修员同事维护保养的飞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自己在维修保养时候竭尽全力,但如果被问到”你做得到万无一失吗?”却没人敢充满自信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充分的自信,考虑到万一的情况,所以维修员们都选择乘上同事负责的轰炸机。”

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很多医生不愿意亲自为自己的亲人做手术诊断,往往会委托自己信任的医生去诊治,这种情况,也是医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

我们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将工作竭力做到“完美”,成功距离你还会远么?

书中,真切且深刻揭示了工作的意义,稻盛先生说,人类生活都是由工作创造的,去理解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意义。

不论你是一线工人、辛勤的劳动者,还是企业白领、高级管理者,亦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性的对待工作,成就人生。

第12篇:《干法》读后感

一、《干法》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体的哲学书

《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二、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三、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

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当你悟到此处的时候,很多犹豫不绝的都将迎刃而解,有种“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感觉。

四、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要把它当成是蓄势的储能修炼。

还记得《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吗?“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人生与工作同理,每个人都希望每天都是顺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轨迹就是一条快速爬升的坦途。但现实确实很现实,每个人都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顺境沾沾自喜,逆境怨天尤人,绝望的放弃是多数人的选择,理由是他们认为前途无解。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在销售界叱诧风云的大师,临退休前给大家讲授他多年来成功的经验,授课当天,会场里座无虚席,当人们期待老人一次精彩的演讲的时候,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接二连三的人上台,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此时,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持续地做。

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四十分钟的时候,台下一个女孩儿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的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科学告诉我们,球受力就是储能积蓄到一定阶段,开始转换为动能的。我们的工作与人生相同,当你和身边的其他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当大家产生绝望的时候,你能否依旧坚持,保持“抱着产品睡”的投入?当你做到的那个时候,属于你的成功就在脚下。

第13篇:《干法》读后感

我是抱着一个漫不经心的心态来读稻盛和夫的《干法》的,翻到扉页时我想起了一个笑话,说是一个百万富翁接受采访时大谈勤奋工作的种种好处,记者问他是不是坚信这些道理才成功的,百万富翁说不,他是让他的员工相信后获得成功的。我想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本说教式的教科书。

越过目录,稻盛和夫先生在求学及工作中经受了很多挫折、历经磨练的经历,让我对这本书改变了变法。《干法》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稻盛和夫应对困境的切身体会,完全是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的总结和提炼,,不仅是对当时日本年轻人的真实的描述,也很透彻得说出我们身边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的情况。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开始用心去体会稻盛和夫带来的“震撼”和“洗礼”。

诚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旺盛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甚至会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嘲笑。人们越来越追求轻松的挣钱且最好是不劳而获、及时行乐哪怕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了。稻盛和夫先生在这时正是以自身为榜样,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工作中竖起了一面新的旗帜。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惰性存在的,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十分的热爱一份工作,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毅力去与之向拼搏,半强迫的让自己坚持工作。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地喜欢上这份工作。这一份坚持与毅力也被稻盛和夫称做与“宇宙的意志相协调”。这可能也是稻盛和夫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为了不让水管变形,稻盛和夫居然一整晚抱着水管睡觉,这种事情不仅不可思议,而且极度令人震撼。虽然这个有设备匮乏、条件简陋的客观原因存在,但是能把自己的生命与水管的生命融合到了一起,生死与共,却不能不令人钦佩。这样的工作态度,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成功的。有时候,对于一些自我理解起来觉得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就会有点敷衍了事,觉得只要不出问题就行,没必要做到完美无瑕。可稻盛和夫不这么看,也不这么做,大概这就是他高于常人的地方吧!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创造美,如果不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有所欠缺。我想,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追求的境界就是稻盛和夫,而且要把主要的境界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不管成功与否,坚持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能放弃,放弃了就等于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欢乐;激励自己继续

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快乐;当工作做到有人褒奖时,就要诚心的`表示感谢。把这种快乐和感动当做前进路上的精神粮食,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现在起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当目标实现后,继续增进目标,以此类推孜孜不倦。要勇于创新,敢走别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创新的阶梯,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信念在,梦想就在。当我们抱着: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这就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我们坚持这份工作是因为我们真心热爱建筑这个行业、我们热爱建造城市精品建筑,而保利地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施展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机会,我们需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去创造一个个品牌工程。当一栋栋高品质的高层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我们曾经挥洒过的汗水我们曾经付出的辛劳都会化作自豪与快乐。施工管理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收获成功。

我们保利地产15年的成长史,从7个人、56万资金开始创业,27平方米的简陋办公环境,到今天楼盘遍及全国各大主要城市;从一张桌子,几个凳子的办公设施,到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变化之快,让人瞩目。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不断强化提升创造价值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工作事业有成,才能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才不至于被OUT,我们才能对自己、家人、公司负责,自己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幸福。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勤奋与努力、坚持与毅力。诚如稻盛和夫所说:“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读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感触到的不是肤浅的说教,而是内心深处的灵魂触动。让我明白了工作的意义所在,让我充满激情的去工作,并从工作中寻求快乐的源动力。

第14篇:《干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开篇有一段话,“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这段话让我感悟颇多。

工作的真谛在于磨砺

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对心灵的一种磨砺,对人生的一种经历,对人格的一种锤炼!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道选择题,可以选择脚踏实地、忘我奉献,也可以选择投机取巧、消极怠工,更可以选择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我们必须明白,这不仅仅只是决定了你对工作的态度,更决定了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面对这种种责任,我们该如何抉择,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脚踏实地、忘我奉献,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让工作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风景线,让工作成为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一天,我们会在工作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工作的本质在于坚持

工作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礁石,有漩涡,有鲨鱼,更可能有海盗。这些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

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苦难就是考验,已经不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唯有坚持,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我们唯有绝不退缩,我们才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我们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方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不要因为摔过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为风雨而诅咒生活,不要因为迷路而忽视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而讨厌工作,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若树不坚持,如何能挺直树干,收获那一片阳光雨露;若竹不坚持,如何能咬定青山不放松,而受人敬仰;若梅不坚持,如何能凌寒独自开,铮铮铁骨,绽放人间;若人不坚持,如何能屹立不倒,终饮那成功的美酒?

工作好比在沙滩上行走,我们可以走得很艰难,双足伤痕累累,但只要坚持往前走,不停下自己的脚步,不放慢自己的脚步,我们终能看到大海的波澜,此时回头再望,身后那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脚印,记录着我们成功的足迹。

工作的价值在于创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让人感觉工作很无聊,很苦闷。此时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创造性地工作,在最细小的工作中寻找创造的价值,工作将变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式。

“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自古以来,创新都是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创新可以使一个民族从弱变强,创新可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创新也可以使一个人从失败变成成功。

创新,犹如跳动的精灵,出没于世间,出没在我们身边,永远是那么的捉摸不定,当你想抓住她的时候,她却隐匿不见了。唯有通过一次次在工作中的尝试,才能捕捉到创新的身影。

如何在工作中做好创新,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踏实的工作态度,缺一不可。创新来源与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工作中实现创新。学习的方式有多种,以下4种是我们必不可缺的:

1、问题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出问题,预示着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

问题学习,不仅指提出问题,还包括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最好地锻炼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同时解决问题的学习,还最能激发人思维、创新的积极性。

2、批判学习

进行批判学习,发展批判思维,避免“所知障”,避免现有知识的负作用,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自由飞翔的头脑。

3、研究学习

停止当学生,马上开始研究。人们认为研究必须要经过十几年漫长的学习才能做到,甚至认为要经验丰富的两鬓斑白的人才能干好。可是,事实充分证明,连几岁的孩子也有研究能力。美国的孩子,从上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搞起了“研究”,进行研究式学习。

小学二年级的小孩子竟然敢研究《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之类的大课题,每个课题都能用微机写出几十页的小册子,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从决定题目,到搜集资料,到研究写作,从始至终都处于独立研究状态。

在这种独立研究过程中,可以最好地培养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大量事实都表明,美国人从小就教孩子做“研究”,这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正是美国人的创造性、创造力胜于我们的重要原因。

4、自主学习

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自主、独立地掌握创造所需的任何新东西、新本领。并且,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包括高度的主体精神、自主精神。而这些都是创新所需要的,与创新有着内在的同一性。

很多富有创新性的杰出人才,并非学校所造就,他们很少获得正规教育的“滋养”,但却通过自主学习而成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