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2 11:32:12

第1篇:题西林壁读后感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究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洒脱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第2篇:题西林壁读后感

读过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之后,再经过郑老师的认真讲解后,我终于体会到了诗中的道理。

《题西林壁》是作者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题的一首诗,当年苏轼去了庐山,却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又为什么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呢?我在细细品味之后,才懂得诗中说得很有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觉得自己做得的事很好,但在他人眼里可能就不一定是那么好,应了那句俗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想自己做得更加完美,我们就要更加努力,要全面思考问题,仔细检查出自己的缺点,就拿我们平时考试来说吧,做完考卷,检查了一遍又遍,都检查不出错的地方,总以为自己做得全对,能考个满分,就交了考卷,到了老师手上总有那么几题错了,而且还是特别简单的题目,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打牌的人也是这样,不知道对手将要出什么牌?而旁边看的人却能一清两楚,而且头头是道,打牌者一经提示才恍然大悟。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很多,也许有人会说,那我们就当旁观者吧,我想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只有“身在其中”地通过实践,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突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局,才能做到当局者清。

第3篇:题西林壁读后感

今天,我又研读了一遍苏轼的《题西林壁》,心中颇有一番感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面层峦叠嶂,已辨别不出此刻毕竟身处何处。四面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人间,个人,毕竟是多么渺小!

东坡先生一生风云跌宕,但他的文学成就宛如一座丰碑。他那飘逸潇洒的文风,一如他的处世风格,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学家,看穿世事变迁。他说人对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他已经忘却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离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观察这世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天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假如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第4篇:题西林壁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1084年5月和朋友在游庐山西林寺的时候所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庐山的景色多么雄奇壮观呀!虽然我没去过庐山,但我已经感觉到了庐山,感受着庐山的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那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分析事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使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形状,因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庐山的样子也不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也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但是他在庐山里看庐山,却怎么也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有的人站在庐山顶峰看景色,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很全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生活中,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有一个贫困山村的小孩子,因为家里很穷而读不起书,结果他在教室外面站了整整一年多,望着他那光着的脚,存在破破烂烂的衣服,专注地望着黑板,渴望读书的神情,我感动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却不珍惜,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却心不在学习上,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学习完这首古诗,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的分析。所以我一定要刻苦努力的学习,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