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陷的十大志愿误区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5-26 15:52:15

家长易陷的十大志愿误区

1、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的错误。《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2007年有一河南李姓家长,孩子考后估分超过640分,欲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向我征求意见时,我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建议他“提前批”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任选一所填报,因为这些学校以往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较中国人大要稍微低一些,考生选择这些学校更有把握,而且还可能上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可他并未采纳,没有填报“提前批”,“一本”第一志愿只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分数出来后,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当年理科一本省控线高出54分。有关高校2007年的录取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大学648分、北京师范大学630分、北京理工大学63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632分、武汉大学631分、厦门大学639分,孩子虽然估分很准,考分高达643分,但志愿失败了,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学,最后却不得不走进“高四”的教室。

    点拨: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草率从事,马虎填报

    如果孩子估分不准,家长在帮助填报志愿时更要三思后行,且不可草率应付,否则追悔莫及。2008年高考,家长圈里有一江西家长的孩子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平时月考在班上的名次时上时下。高考后填报“提前批志愿”时,孩子分都没估,就说:“考砸了,上‘二本’都成问题。”家长便信手为孩子填报了两所普通院校。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公布,2008年江西省理科一本线为512分,而孩子的成绩为532分,高出一本线20分,完全可以被很多一本大学录取的他,却不得不“高分低就”,就读一所二本院校。

    2009年,河南一考生估分570分,实际考了590分,本来可以读一所名牌大学,家长却在一批一志愿里帮她报考了南方一所普通大学,孩子被录取后后悔得要命,最后选择了复读。

    点拨:估分不准无疑给填报志愿增加了难度,这对填报志愿要求更加严格,倘若再草率填报志愿,更容易失误而后悔。对一些应届生来说,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或许是条以退为进的上策,但是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谁又能保证复读一年后还能考出原来甚至更好的成绩呢?而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只能吞下“马虎”带来的苦果。

3、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填报志愿时,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大多数高三孩子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详实了解这些信息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正在紧张学习的高三考生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这时作为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的功课,但又万万不能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上越俎代庖。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最终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好事演变成坏事。家长圈里有一位山东家长,他孩子是复读生,2007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后上了重点线,孩子因为喜欢熟悉的环境想在山东省内一所普通大学找一个好专业就读,但是他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学校可惜了。为保证孩子能被重点院校录取,硬是让孩子报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还在专业调剂上填写了“服从”,结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了。从填报志愿到踏上西去的火车,孩子心中的喜悦一点点地熄灭。到了学校后,孩子不适应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经常生病,对所学专业也毫无兴趣,渐渐地开始旷课、不参加考试、和同学吵架。这位家长千里迢迢几次探望和开导均没有结果,最后,孩子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不得不退学回家。

    点拨:家长对考生选择志愿加以正确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任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考生做出某种选择,就难免出现偏颇。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4、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2009年高考,北京一位家长的孩子考了542分,比北京文科一本线高出8分。家长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报了北京语言大学,二志愿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结果没被录取。

    点拨:应当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加以区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5、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的时候,河南一家长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这个家长认为信息化大概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毅然决然地让孩子报考了会计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学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傻了,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不过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个IT精英,无奈选错了专业。

    点拨:今天的家长可能很少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甚至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等,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

6、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家长圈里江西一位家长朋友的孩子2006年高考志愿里报了厦门大学最热门的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分数出来后,孩子虽然超过厦大投档线2分,却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落榜,最终走上了复读之路。

    点拨: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特别是偏文的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孩子报志愿时,最好以走为上策。既要选报“热门”专业也不要忽视“冷门”专业,要综合分析填报,慎重从容。

    其实,绕过以上误区并非难事。填报志愿时,对比评估各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大胆填报,做到情况熟悉、目标明确、选择慎重、信心充足、有后路可走,这样自然会取得合情合理、令人如意的战绩。

7、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2008年高考,高三家长圈里一甘肃家长的孩子考了560分,超过一本线2分,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她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位家长填报志愿前反复比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在一本志愿栏里填报了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但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都填了“不服从”,结果与一本无缘。后来得知,孩子成绩高出苏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558分)2分,未被录取完全是“不服从”给害的。

    点拨: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励志一生 http://)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但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可能年年“挂科”、年年补考,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意义。

8、盲目随从,不切实际

    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根据估分或高考分数认真分析即可,切莫三心二意、左右摇摆。2007年,河南省一位考了632分的同学想报武大,老师觉得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武大,可交正式表那一刻他却听从家长意见改报前几年较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果孩子分数高出武大录取线2分却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2分,未能如愿。为此,家长后悔,孩子流泪,不得不再复习一年。还有一些家长填报志愿没自己的主心骨,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点拨:填报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忌填报志愿时不根据自己的情况,盲目跟风。

9、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同样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报,也容易报错志愿。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愿首次知分填报,并且在第二志愿里实行平行志愿。家长圈里一家长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分数高出二本线40分。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这位家长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为孩子选择学校。

    从该填报志愿的方法来看无疑是正确的,用自己的实力去对比合适的大学。从表中可以看出凭他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跨过所选大学的门槛。可是二本院校招生结束后,他等来的却是无情的现实——高考落榜!相关学校的录取情况如下:

    这个家长错在忽视志愿梯度,误将平行绝对化。该家长认为,第一志愿填报中国民航大学本应是十拿九稳的事,但他没有想到该校2006年5月30日前还叫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升格后投档分会提高。最可惜的是第二志愿的平行志愿没填好。虽说平行志愿是并列志愿,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向学校投档,可有效避免“志愿优先”产生的一些弊端,但并非考分高于被选院校的投档分就会被录取。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而这个家长所选的高校都是历年来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高校。再则,平行志愿间同样需要保持“志愿梯度”,即平行志愿中的几所院校应参考历年调档分从高到低排列,而他填报的四所院校并未形成梯度。

    点拨:填报第二志愿要把握三原则:1.“有效落差”原则。所谓“有效落差”是指那些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院校,才会给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机会,所以应该把那些近年来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择对象;2.把握“先后顺序”原则。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排在前面;3.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当第一志愿落选后,确保能被录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校是填报第二志愿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选择一所第一志愿录取不会满额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以确保不出现上线落榜现象。

10、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它还具有拦截功能,把握不好就会带来损失。2004年,一名女生考了开封市文科状元,本来可以读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报志愿时,家长却因为求稳,在提前批报了东北师大而最终与北大无缘。这几年听到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华,却因报了提前批院校被录取,而无法再去自己填报的一本志愿院校。为此,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高校,即便录不了也不吃亏,对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报提前批更要慎重。

    点拨:“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余地会更大。

推荐:[高考志愿填报:考生最关心的五大关键问题] [高考填报志愿:怎样选择城市 ]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