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09 09:07:07

第1篇:读书的日记

书的感觉真好!刚买的如新朋,轻捧手中,摩挲平滑的封皮、吮吸清香的油墨、揣测她的'内涵;旧书似故人,随意摊开略显疲沓泛黄的纸张,灯下共享清茶,即便午夜仍不忍割舍!短文是橄榄,随意咀嚼;巨制是碧海,先取一瓢饮!

好读书之人几乎无时不读、无地不读,甚至无书不读,所谓“坐读经史、卧读小说、如厕也可阅杂耍”!他们容易读得怡然自得,常常会忘食、忘事、忘己,也多容易物我两忘,读着读着就会意会神合:或“漫卷诗书喜欲狂”或“下笔如有神”,有时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读书高人则讲究书不强读,否则只能是损了读书的心境。不想读时就推开窗,或看冷月如水或阅残阳似血或观树影摇曳……或从如烟往事里感慨沧桑或从闲云野鹤处参禅悟道或从无声处汲取营养……

其实,只要读者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境界,用心去体悟身边的事物,去读出那本无形、无字之书的精彩,一定会与读有字之书有同样的收获!先贤也语“善读书者,山水亦书、花鸟亦书也。”佛家度人:“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读书人若能将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阅读,那则是大大的享受了。

一则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被评者谓为连环对中的千古绝唱的“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当属读书人的极乐梦幻吧?

久了,读书渐渐会成为习惯成为需要成为渴求,人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宋代黄山谷说过“三日不读书,自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面目虽然不一定可憎,言语无味倒很有可能,这不还遇到了洋知音:莎士比亚也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呀?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回头再一想那些严重营养不良者的黄面瘦体,倒确实有些面目可憎了!

第2篇:读书的日记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读书时,感觉仿佛是久旱逢甘露,那会让我感觉心旷神怡。知识也需要新陈代谢,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时,那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知识,将会在智慧中被筛选,每当看到更新更科学的内容,我便将以前书的内容删去,灌输新的知识。“以铜为镜,可知仪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知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

20xx年9月17日星期一晴

第3篇:读书的日记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一定会用红黄蓝绿青靛紫绘出读书的悲伤与快乐。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个作曲家,我一定会用优美的旋律谱出读书的忧伤与欢喜。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个雕塑家,我一定会用手中的刻刀与石灰刻出读书的孤独与兴奋。

可惜我不是。

我只是一个中学生,我所拥有的只是一支笔、一张纸而已。

于是――

我只能用手中的拙笔写出读书时的泪与笑。

读书是一种养分。在书籍的土壤中,成长着种种心情。

喜爱高尔基的《母亲》。母亲是一个高贵的角色。传说上帝创造母亲时,为其制作了六双手,靠剩饭与剩菜充饥的肚量。上帝说:“我无法到达各家各户,因而我制造了母亲。”因为无法面对母亲渴望的目光透露的太多无奈,我只好用泪将自我包裹。

欣赏曹禺的《雷雨》。从周家的际遇看到了中国逝去岁月的历史悲哀。梦总有醒的时候,纸始终包不住火,雷雨交加时,我们看清了一切。因为同情,我落泪了。

感叹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莎翁所要表达的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缠绵悲壮,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颂扬。因为读书,我多了一份遗憾,因而我落泪。

我很庆幸,今生拥有了泪水,因为泪水凝聚了我的情与爱,同情与感动,悲怆与愤怒。而我所拥有的,离不开所带来的。

但是,泪只是暂时的,笑才是永恒。笑、泪,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栓在一起。

喜爱《红楼梦》里或温柔,或泼辣的`女子,惊叹她们一眸一笑间吐露出的或是高贵或是媚俗的神色。有时,会对着镜子模仿书中女子的举手投足,试着更好的揣摩曹公赋予她们的性格。然后,看着镜中自己滑稽的表演又哈哈大笑。

有时,仅仅是书中的情节就足以让我笑上一会儿。看塞万提斯的《堂吉歌德》时,堂吉歌德的际遇让人啼笑非凡,但是笑完后又有一番额外的启迪。

此时心境光明澄清,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笑浮现在怀中,而后,融化在梦境中看不清了。

文字所勾勒出的乐与悲是任何形式都无法代替的。

读书是一种养分,在笑与泪中我学会了成长。

第4篇:读书的日记

今天读的书是维克多?雨果的《笑面人》。

书中提到一项发明在欧洲会很快引起轰动,并且带来连锁性的反应,但是在中国却不会,还列举了火药、酒精等等事物的发明和发现在中国都仿佛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变动,因此说中国就像一个保存胚胎的酒精瓶。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像李约瑟难题一样,中国其实在很多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并没有明显落后,但是却没有诞生出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理论的体系,反而让西方捷足先登,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连《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作者柏杨在海外做演讲的时候,也有人提问,柏杨则认为这是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动所导致的,至于其中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他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许现代科技的产生也是一种蝴蝶效应的'结果。

富龙还提到了一种制造侏儒方式,是一种人为制造机型的做法,就是把人放在坛子当中,形成一种坛子怪人,似乎在一些电影中也有所体现,但是文献中好像没有记载,或许作者当时写到中国这一种做法的时候,也是依据道听途说吧。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本书尽管叙述上让人感觉过于冗长,但很多思想都是值得人去反思的。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每天阅读电子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种时候眼睛会感觉到很疲倦,受到干眼症的困扰,因此而不能长时间阅读,还是应该多看一些纸质书。

第5篇:读书的日记

今天,吃完午饭妈妈带我去书城看书,我特别开心。

我和妈妈坐车,来到了书城。一进去哇!好凉快呀!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儿童书刊区,好多小朋友都在那里认真的'看书。我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每本书都让我爱不释手。最后选了一本《三国演义》看了起来。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过来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我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呀!”

看见妈妈手中拿的书,我兴奋极了。好想赶快回家看这些书,我对妈妈说:“今天的收获好大呀!”

第6篇:读书的日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需要读书,我也不例外。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一起来听听吧。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午读课中,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班主任为我们推选的文学著作:《草房子》。这本书非常好看,是由著名作家曹文轩所著。不一会,我就看得入了迷,仿佛身临其境。但是,突然看到“秦奶奶被硬关到了那间为她新砌的屋里。”这时,我停了下来,因为我遇到了生字“砌”。我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从记忆中找到这个字。我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更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无能为力,渐渐的,我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想法:干脆直接跳过去算了。但不久,我又出现了一种想法,在这里折个角,下课找好朋友徐波借《现代汉语词典》,查一下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不然可能会把读音弄错或是把意思理解错了,下次再遇到就会加深错误的印象。最后,我还是折了一个角打算下课再去查字典。

读书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运用好的方法,这样会事半功倍。如果遇到了生字或生词,就可以请教“无声的老师”。

第7篇:读书的日记

我爱读书,读书可以给我带来快乐,也可以把无聊给赶走,读书还可以让我增长许多知识。

小时候,每天晚上我都是在爸爸妈妈的故事中不知不觉睡着了,梦见自己变成故事中正义的勇士、聪明的托马斯······

上小学了,我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了许许多多汉字。能自己读书了,也使我更爱读书了,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科学类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哥白尼》等等,在书里我知道为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为什么车轮胎有花纹;为什么恐龙会灭绝。书像蓝蓝的'天空,我像小鸟自由地翱翔;书像辽阔地草原,我像骏马自在地奔跑。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