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4 09:16:08

第1篇:家的日记

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做客。姥姥家养了一条大狗,叫多多,它是姥姥家养来看家的,平时我们一进院子它就汪汪大叫,可是今天它却不吼不叫,很安静。我左思右想感到很奇怪,于是我去找它。在院子后面找到它了,原来多多在睡觉,它舒服地趴在地上,身体蜷成一团,它前腿并拢放在地上当枕头,把头放在“枕头”上,后腿藏在肚子底下。毛茸茸的尾巴像扫把一样耷在地上,它睡得可真香啊!还打着呼噜呢。我大声叫它两声,开始它抬起头来,摇起了尾巴,后来它跳了起来,跑过来和我玩,可真有趣雅! 我可喜欢多多了。

第2篇:家的日记

今天,妈妈领我去姥姥家玩。

在姥姥家,我最喜欢那条狗。它长得很好看。一对机灵的大耳朵立在头顶,一双机警的眼睛总是瞄来瞄去。它非常淘气,我一到它的.身边,它就抱住我的腿不放,有时还把它的前爪放在我的手上,用两条腿走路。

姥姥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喂了狗一些,今天过得很开心。

第3篇:家的日记

暑假的一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要上班,怕我一人在家寂寞,就让我自己去奶奶家玩。

经过中心广场,我正准备过马路时看见是红灯,便站在那里等待。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等得格外久,我旁边和对面的人都等不及了,但都没有人横穿过去。又过了一会儿,人们都沉不住气了,纷纷试着走出去,一旁的城管叔叔不停地吹着口哨,汗都流出来了,可这时有位叔叔还满不在乎地顶嘴说:“你别吹了,真是烦死了。”说着气冲冲地走了出去。当时,我不知哪儿来的勇气,连忙冲上去拦住那位叔叔说:“叔叔,你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我也认为这次红灯等了太久,不过,你也不能因为这就不遵守交通规则,更不能因为这事顶撞城管叔叔呀!还有,你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吧?”这时绿灯亮了,两边的行人都走了过来,并且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小伙子,认个错吧!”“你这样是不好的,交通规则都被你这种人搞乱了。”“还是认个错吧,别浪费时间了。”面对大家的好言相劝,那位叔叔脸红了,只好对城管叔叔说了声“对不起!”然后才低着头匆匆离开了。这时,大家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城管叔叔竖着大拇指对我说:“小朋友,你真棒!谢谢你!”这回,轮到我不好意思了。

我继续向奶奶家走去,心里甜甜的,因为我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受到了,表扬当了一回“大英雄”。

第4篇:家的日记

荷,我认为自己再熟悉不过了。从小时起就听人们说,荷花很漂亮,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是绿色的,荷花中是莲蓬,有莲子,茎是可食用的藕。

刚到姑姑家,一位朋友便邀请我去看她家的荷花。那时正值盛夏,赤日炎炎,挥汗如雨,可也不好推辞。我跟着她走到一片池塘边,水面上是浮萍,并不清澈的水中只有几朵荷花,更多的是荷叶。

我回想起冬天时来这的情景:这池塘里全是淤泥,是褐色的,立着几根枯杆,我看了一眼就想要离开。

“你家什么时候种了藕呀?”我问道。“这一直是牙膏和花的地方啊!”我笑了笑,为自己的话感到不好意思。

池中那几朵荷花中,完全开放的只有一两朵,露出了金黄色的小莲蓬。其他的都只是花苞,我对那位朋友说:“我有一个惊人的大发现,花瓣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色的,一种是粉红色的。对吧?”朋友笑了,说:“这也算惊人的'发现?很正常吧?”我有些失落。太阳很红很大,我们望着一整片碧绿的荷叶,和那些映着阳光红胜火的荷花。

荷叶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大约四十厘米,有的稍微比盘子大一点,还有的只有手掌般大。荷叶上有几滴水珠,风一吹,便滚动来滚动去,十分像晶莹的珍珠,可惜不是。

朋友折了一张小小的荷叶送给我。我很高兴,本能地将鼻子凑了过去。淡淡的清香散发出来,不比其他花的香气逊色。她有折了一张荷叶,往小溪里丢去。不是浪费吗?我正想制止,她却说是个游戏,叫我随着溪水流动的方向跑。那张荷叶在水中漂着,随着缓缓的水流漂着。我们跑了许久,跑到精疲力竭时,把荷叶捞起来一看,叶面显得更翠绿了。

荷花荷叶不是“映日”也没有“接天”,却应了杨万里诗中的“无穷碧”和“别样红”。

第5篇:家的日记

好久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了,想起来不由得耳根生热。我并不是那种一分钟掰做两分钟花的大忙人,也不是那种醉心于都市繁华生活而忘了亲人的家伙,只是每次拿起电话,嘴角嗫嚅了几下,始终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自从父亲病故、哥姐成家后,家里只有母亲看着卧在半山腰的房子,还种了几亩地,当然,养鸡鸭猪狗乃农家必备,自然不消多说。当下的老家农村,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老年人看家,年轻人要么进城务工,要么上学读书,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大哥工作后住在岳父家,我三哥夫妻俩挣钱后在镇上买了房,我则更远了,离家几千多里,车程要近乎三十个小时。

按理说,母亲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过了古稀之年,完全可以抱着膝盖享享清福,可是,她闲不下来,她说不找些事情做做,一天到晚就闷得心慌。想着她奔波劳苦了一辈子,到老还要为儿孙们做“长工”,每每触及这个痛点,我心中总是一阵阵抽搐。

母亲年轻时在十里八乡算是一个能人,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播种插秧如骤雨点地,收割小麦如风卷残云。仅管如此,在那个年代称她其量顶多也算个好劳力,因为像她这样“力气大的女人”家家都有,不算什么稀奇。我母亲之所以被公认为“能人”,还在于她的多才多艺。说到多才多艺,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唱跳弹拉样样精通的人。的确,母亲会唱咱陕西的“秦腔”,还会唱些河南的豫剧,即使现在已经73岁,她还是村里“老年腰鼓队”的成员呢!只是那时候,遇到母亲这样的人,村里人也只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她多才多艺,仅此而已。这种花架子在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迎烈日暮顶骤雨的庄稼人眼里,还没有一碗稀饭所引起的兴趣大。在他们心目中,只有能干而且工分高才实用、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记忆中我母亲的“医术巫术”道行不浅,谁家小孩晚上睡不着觉会找她,谁家的小孩受惊吓“丢了魂”会找她,母亲的技术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香饽饽,因此没少被三邻四里请去帮忙。

然而,近年来,随着年岁增加,母亲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再不服老,恐怕也由不得她自己。当年的手轻脚快眼看就成了秋日的树叶,只能在夕阳里感叹着盛夏的流光了。尽管如此,母亲从来都没有停下她忙碌的身影,好在大哥看她太累就强烈阻止她再种地,只留了一小块草地让她消遣时光。现在的母亲身体多病,在我的印象里,她已近乎十年都没有断过西药了。到了这个年龄,谁不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晒晒太阳,纵使身体健康,也决再不愿下地劳作了。可是我母亲享不起这清福,病魔缠身的她,不是去大哥家就是去三哥家,帮他们张罗着一日三餐,洗洗刷刷。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同样是农家常见的瓜蔬小菜,可母亲做出来就是味道不一样。父亲母亲疼儿子,祖父祖母疼孙子,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必然。确实如此,每次母亲去大哥三哥家,都是想尽办法将菜翻出“新花样”,孙子孙女只要看到她就会很兴奋,因为几个小东西都爱吃她烧的菜。

刚来吴江的时候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给母亲打电话,听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叮嘱。说实话,当过兵而且已当爹的我早就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可不知咋的我却宁愿把自己当作小孩,我喜欢听母亲说得那些我已听过了无数遍的琐碎但又十分温暖的语言。有时候打电话回家母亲不在屋内或者她听力不好没听到铃声,我就会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似乎少了些什么。

总觉得快到“不惑之年”的我要忙的事和要做的事太多了,所以烦心的事情也一件件摩肩接踵而来。尤其面对繁琐的家务和孩子教育的费心熬神让我觉得压在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对未来的憧憬反而成了我无助的迷茫。有的时候为了做好一件事我不得不成天在人流和车站之间疲于奔命,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忧虑使我一天天变得消沉下来。可是,面对家里人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戴上一张乐观喜庆的面具,我不能让自己的处境变成家里人的忧烦。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家庭成员里没有母亲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家里的那个“她”根本不可能替我分担什么,于是很多时候我都再想,我与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坦白言,“家”这个温馨的词儿在我憔悴的心中那所谓“避风港湾”的概念正在逐渐模糊。有时我想:难道“家”真的是旅途中的一处逆旅,无论是短暂落脚还是长久淹留,我们终究要离开吗?

第6篇:家的日记

亲戚家有个鱼塘。一直不喜欢钓鱼,实在太无聊,就和儿子一起去塘边钓鱼。

太阳很晒,水波晃着眼。装备不能少,在塘边撑起一把大遮阳伞,搬好凳子,挖几条蚯蚓,还带上几块鱼最爱吃的油饼。一切弄好了,我们在把钓钩抛进塘里,洒了些油饼,静等鱼上钩。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地上的.人守在湖塘边垂钩,人影、山影映在湖水里,也好象是一副风景。很是惬意,就是太阳烈了些。不知怎么的,眼看别的钓者一会儿一拉一条,我们怎么拉也拉不到一条。

弄了个把小时,一条没钓上,实在很灰心,儿子拿着鱼杆,垂头丧气,人也热地不行,算了,我说,“回去吧”,儿子就说,“好”,拉起鱼杆就走,没想到,他竟然拉不动,大叫起来,“有鱼,有鱼”,我赶忙过来帮忙,一条大鱼在水里扑腾,我们一起使劲,又拖又拉,终于弄到了岸上,竟然是一条有2斤多重的大鲤鱼,还长了一点小胡子。鱼吐钩太狠了,鱼钩紧紧地卡在鱼唇上,我弄了一手的血,才将鱼钩退了下来。这下儿子兴奋了,搂起鱼篓就往回跑,见人就说,逢人就问:“你看到我钩的大鱼了吗?”

后来,我们又去塘边钓鱼,但一无所获,不过,我们今天还是收获了一条大鱼的,我们总结出经验三条:(经验没有三条是不厚重的,少了三条太轻浮)

一、鱼饵要香,我们用地是一条非常肥的蚯蚓。二、多抛鱼饼,造出声势,让鱼儿们知道这边有好吃的哦。三、要有耐心,常常大鱼就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上钩了。

回家,儿子俨然成为了钓鱼专家,钓鱼大师,钓鱼大王。一条鱼就让他膨胀起来了。现在我们都称他为“钓鱼砖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