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05 11:18:30

第1篇:读书日记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的读书故事。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所以读书是快乐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爱看书,那时我得到一本书就会快快读完,往往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妈妈就会问我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主人公是谁?我总是回答不上来,

妈妈就会让我再重新读一遍,慢慢领会故事的内容,吸取里面的精华。渐渐地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现在,我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起得很早,妈妈还没有做熟饭,我便拿起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接着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先吃饭吧,我去上班了。”“好吧。”我嘴里答应着,眼睛却没有离开书。妈妈走后,我心想看一会儿书再吃饭吧,我便如饥似渴的继续往下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把我吓了一跳,我赶紧放下书去接电话,原来是妈妈,妈妈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这时才感到肚子咕咕直叫,饿得不得了,抬头一看表,原来已经九点半了,时间过得好快呀。

书,是知识的海洋,让我在里面尽情遨游!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第2篇:读书日记

今天,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刚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不太想参加。可参加后,没想到读书会这么精彩,有这么好玩!我还看到了有趣的童话剧表演呢!

首先,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的加入,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坐得端端正正,叔叔还给我照相了呢!

读书会第一项是奥运会开幕式歌曲欣赏,歌曲的名字叫《歌唱祖国》。听着悠扬的歌声,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深深陶醉在歌曲之中。

歌曲结束了,同学们热泪盈眶。接着,我们又朗诵了诗歌《祖国颂》,大家一人一句,朗诵得很不错。

第三项是童话剧表演,我觉得大家表演得还可以。尤其是孟令昊表演得“熊爸爸”最像。他戴着一副黑眼镜,迈着笨重的步子走上台,嘴里还念叨着:“我是笨重的熊爸爸!”可搞笑了!他说话的`声音粗 粗的,重重的,语气低沉,模仿得像极了。

最有意思的是:第四项脑筋急转弯了。李帅成在台上说题目,我们在座位上积极思考,大家都踊跃地抢答,就连爸爸妈妈们也专心思考,抢答了好几个问题呢!

读书会真有趣!既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又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可好了!

第3篇:读书日记

我是个贫人的孩子。没有别的念头,只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做父母的小帮手,减轻父母的沉重负担。

小时,常听邻居婆婆呵责俏皮的小弟弟是“无知无识的讨厌鬼”,又闻伯父引导堂兄如何读书学文化的启蒙,但是书的好处在哪里,却又不知道,童心的单纯,也就听之任之,放在脑后了。

后来,东邻族兄要结婚,请先生写对联,先生因事外出不在,村子里又没有第二个能手。时间已迫近,还没有对联贴出,一家人急得发慌。那时,我还不大懂事,却也为之担心。事也正巧,族兄外村一位亲眷刚到,见这情景,便说:先生不在就让我来写吧。大家高兴得不得了,移桌的移桌。割纸的割纸,研墨的研墨,七手八脚的忙了一阵子,对联贴出来了。

我看着闪闪发光的红联,静坐案头,双手托腮忖思:什么东西缺少还可以举行婚礼,如果没有对联贴出,没有这个场面和气氛,无论如何都不能象征这个家里有婚姻大事。又联想伯父开导晚辈:“不求学而优则仕,只求学成回乡酬庶民”的循循教诲,这是多么切合今天的实际啊!正是由于前辈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我认定了文化在人生中的崇高地位。孕育和催发了我对文化的衷情。我很想上学读书。

然而,当时村子里没有学校,读书的小朋友都要到离家几公里远的黄流去上学。因为学费贵,还要吃住在学校,这样开支大。我这个贫孩子是无法沾边的。

上学的小朋友,他们周末回家,三三两两的结伴在油灯下做着他们常规的夜读。那琅琅的书声传出窗外,传到贫人孩子的耳边,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怀着崇敬文化的心情,走向书房,欲从窗口偷窥,却被他们放下窗帘挡住,只好站在隔壁作垂帘听读。

此时,家狗汪汪,鸣秋吱吱,夜游挤挤,皆是心外之事。唯有房间书声,独占视书如宝的心灵,如痴如醉的听得出神入化。他们已灭灯人睡了,听读听得入迷的我,似不舍得离开书房,迟钝钝的鸭行鹅步回家。可是怎么也睡不着,耳边总是萦绕着忽明忽灭的夜读书声。秋风荡涤。西月迷离,我朦朦胧胧地入睡了。

一次在路边捡到一本图文参半的小人书,我把它擦干净,久久地翻了又翻,然后像宝贝一样,拿回家压在枕头底下珍藏起来。后被父亲发现,他不经意地说:“孩子,你把这堆废纸放在这里做什么的?”我怀着视书如宝的`隐痛对父亲说:“里面有字啊。”父亲像发现什么奇迹似的,惊喜地看着我。可是他那无法克制的喜悦之情。却又慢慢的变了,变得满脸愁云,眼睛凄楚地望向黄昏的远方。这是父亲天法送我上学读书的苦衷。

我爱听父杀给我讲故事,父亲讲呀讲的,讲《匡衡凿壁偷光》,讲《孙康映雪》,还讲《孟母三迁》。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讲得他口角四洒唾花,把我引入“有志者事竟成”的境界。

我只好走自学的道路,我拿出珍藏的小人书,走东门串西户的请教别人,历经艰辛和受人鄙视的坎坷苦学,终于尝到了甜头,能读懂认写了几百个生字,坚定了我读书求知识的信念

真的是天随人愿。解放了,天亮了,政府把学校办到咱们的村子里。父亲那难以名状的高兴之情。布满眼角眉梢。母亲那张老织着愁容的睑顿时变成一轮盈笑的圆月。他们走亲戚找朋友。凑钱给我买衣服、买书包、带我到学校报名,拜托老师循以教育,严以纪律。我真的上学了,我的梦幻成真了。从此,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像旱苗吸水一样,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学的不厌。真的想攀丹折桂,飞越九重,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4篇:读书日记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书中描述了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出生于1929年德国的法兰克福。家中住着和蔼可亲的父亲,美丽善良的母亲和聪明的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富裕、安宁的`日子。可好景不长,1933年法西斯来了,并对犹太人伸出魔掌,进行残酷的迫害。无奈之下,安妮一家人只能移居到荷兰,在这儿,安妮开始上学,并写起了日记。

这时,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为了避免屠杀,安妮一家开始了隐居的生活。读到这儿,我的眼眶已经经润了,想当年还是在战争时代,非常危险,这会儿法西斯又来侵占国土,隐居的安妮没有幸福、友情和快乐,只有一本日记陪伴着她。白天不能发出声音,连走路的脚步声也得非常轻,只能在晚上才能开窗,说说话。食物也是公司里的好心人送来的,没有什么荤菜,就连蔬菜也是不那么好的。

当我读完了这本《安妮日记》时,再回想起往事,觉得自己比安妮要幸福得多!之前我总是叫爸爸妈妈买这买那,再想想安妮是多么的苦,所以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幸福,但是一定要记住,比你不幸福的人还有更多!

《安妮日记》认我明白了:知足才能长乐!

第5篇:读书日记

假日里,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女生日记》,这是一部以校园和家庭为素材的写给小学生的成长小说,同时也是一本给老师和家长阅读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

《女生日记》描绘了六年级女孩冉冬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书中的冉冬阳不漂亮也不聪明,但它是属于那种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魅力女孩。我佩服冉冬阳的足智多谋,当几个不良少年要抢她钱时,她急中生智,装作与旁边的叔叔认识与他交谈,从而躲过了那几个人的魔爪。

我还佩服她的乐于助人,她的朋友梅小雅的妈妈想做生意,可是没有钱,她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资助梅小雅的妈妈开店,还经常帮她们看店进货;甚至她为了帮助同学马加放弃了去海南岛度假,每天去照顾马加的弟弟。

《女生日记》不但是一本让我感动,让我难忘的的书,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助人为乐;在遇到危险时不要惊慌,要想办法,急中生智;对待别人要宽容;要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