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3 11:44:35

第1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去年的地理教学,六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

基本概念。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

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第2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课程发展、教学改革、质量评测、素养提升、教师成长”等关键词,尝试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研究,扎实推进优质学科资源开发,继续组织有主题、有课例、有讲座、有研讨的“四有”教学研讨活动,探索“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与教学新范式,整体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完善目标体系,尝试监测设计。目标体系研究与构建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上学期已经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梳理,细化到了年级、章节、课时,但是目标的定位还不准确,特别是关键词表述不准确,本学期将分别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进一步精准定位目标,完善体系;在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共同体成员,学习其他学科质量监测设计与命题监测分析,并思考、设计信息技术学科监测维度,探讨信息技术监测的命题与分析事宜。

2。深化教学研讨,转型教学文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进一步从“传授—接受”型的教学向“建构—探究”型教学转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局部、细节、技术上着手,而要推进教学文化的整体转型,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规律。本学期继续三个学段开展“高效互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展示,其中小学段侧重“学案引领、微课支持”研究;初中、高中段侧重“基于MOODLE平台嵌入微课与及时性评测”研究,进一步探寻技术支持下的信息技术高效互动教学范式,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文化的整体转型。

3。丰富精品资源,强化学科应用。一是提高微课质量。经过四轮微课的开发,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微课全覆盖基本完成,但我们仍然面临微课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新的学期要强化精品微课资源的开发,对已开发的、但质量不高、应用很少的微课要重新开发,提升微课的质量;二是强化学科应用。资源的开发要把握“应用驱动开发”导向,在应用中丰实精品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服务。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学调研活动,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进微课应用,并思考微课有效应用的策略。

4。组织优课研讨,做好推优工作。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加二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注册、晒课与观课活动,并积极参与晒课的评点与交流活动,在观摩与研讨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强化第二轮晒课设计与教学指导,提供录像课的拍摄技术支撑,让信息技术教师在晒课与评优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按照市、区要求,做好二轮优课的推优与总结工作。

5。组织竞赛活动,提升师生素养。根据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市电教馆要求,结合园区教学实际,开展师生相关竞赛活动,教师方面:本学期重点做好中学段微课制作评比活动,并择优参加苏州大市的比赛活动;学生方面:一是组织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参赛活动,二是组织好园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竞赛,包括中小学生键盘操作、小学生LOGO程序设计和初中生FLASH制作活动等,为园区师生搭建好展示与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指导相关学校尝试开展创客活动,如Scratch控制设备应用、3D制作等,探索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第3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第4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化学课程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实践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努力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刻领会《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材分析。发挥中心组和学校备课组力量,加强区内各校的交流研讨,依靠集体力量,积极研究课标和教材,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要求准确到位。

3、研究教法。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重视将科研成果和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4、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5、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力。

6、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教学安排

1、因本学期抗震加固,提前放假,实际授课时间约为17周,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约3.5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约3.5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约4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约2周

必修1: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复习约1周

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约1周半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约1周半

根据学校自己的情况,也可以将选修1“化学与生活”内容全部完成。

可以将选修1“化学与生活”的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和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融入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中,在高二上学期进行教学。

2、因本学期抗震加固,上级取消期末全区统一练习。建议各学校在第18周自行命题进行验收。

第5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习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5章,分别为声、光、热、电。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八年级学生因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对自然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是调动学生学好物理的充分条件。但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习惯不好,不会主动学习,这将会为物理教学增加难度。

三、学期目标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物理知识应用,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不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说教。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多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利用观察与实验,多开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

2、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优化教学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努力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经常下班,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解答疑问,点拔思路。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实行分层教学,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测试,及时讲评,及时反思,及时查漏补缺。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6、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主题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7、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

五、评价

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重点进行过程性评价:课堂听讲状态,课堂听课效果,作业完成情况,本簿规范程度,主题活动参与完成状况等。

第6篇: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及一中工作要点,坚持“发展提升,改革创新,开放外联,安全稳定”的工作思路,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力争将教学工作做到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确保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具体开展如下:

一、以师德专项教育活动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严格执行“七条禁令”,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考评制度。积极构建体现教师风格特色,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实现教师主动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培训机制。主要活动:⑴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上示范课,率先垂范,起到引路示范作用,并写出反思性教历。

⑵高级教师上观摩课,让他们把多年以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借鉴。⑶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采用说—讲—评的形式进行。教学领导要在课后与青年教师交流沟通,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⑷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真正实现一帮一,一对红。师徒对象要订立责任状,明确师徒的责任与义务,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杨雪青带齐春杰;张雪艳,徐宏带王会敏;刘凤带李蕾;黄春梅带赵丽娜;杨丽艳带张红艳;鲁振玲带晁天雪;李淑霞带王玉;武欣带王晶;兰图带彭扬,鲁英杰;姜宁带黄洁,赵晓峰;任建丽带李洋)⑸构建新的业务培训模式,推进“名师工程”。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构建新的业务培训模式。

①业务校长牵头,间周进行一次专题业务培训。基本方式是:一线教师提问题—业务领导有针对性的讲解—共同讨论,辩论—归纳总结,主要是进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业务知识的培训。

②重视实践与理念相结合。基本方式:学习理论—反思评估自己的教学活动—写出反思教历—自我修正,完善

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基本方式:确定课题—提供理论信息—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这项培训以我校的各课题教师为主要成员,对相关学科进行辐射,在培训中体现较强的目的性,这项培训还有待于我校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探索和深化课程改革。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让事实胜于雄辩。以新课程理念统领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为重点,以建立新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导向,力求在教与学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具体做法如下:

⑴强化推门跟踪课。我们将加大对日常教学的监督,指导力度。根据各班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时,不定量跟踪听课,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⑵采用抽签课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头一天抽签,第二天上课,主要考核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⑶跟踪每个教学班的教学成绩,定期进行教学成绩分析,引导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⑷坚持“与学科教紧密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作业的普及推广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多种多样的各学科的展示与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⑸继续开展以“与新课程共建”为主题的第八届“红烛奖”赛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展示课大赛,模式构建成课展示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青年教师研讨课大赛和以“学习,反思,构建”为主题的教师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做到“四个重视”,即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和谐的课堂气氛,讲求教学民主;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重视多媒体和各学科整合,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⑹优化集体教研。

全校教师在集体备课上要有大的突破,改变以往的“一人说,众人听”的局面,每个备课组的教师都“动”起来,人人参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借鉴其他人的优点,大大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并且在集思广益中形成一条“优中择精”的教学策略加以全组推广,改变过去“备死课”的形式。

三、提升科研意识,把科研先导作为教师教学实践的航标灯。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站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立场搞科研,要通过课题牵动,拓展教育的科研含量。⑴深化现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巩固科研成果,规范课题运作。

我校现有主要课题:

①创新教育研究。②小学生综合评价实验。③教案改革实验。④研究性学习探究。⑤尝试教学研究。

同时,将根据一中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全面启动教育部“十五”课题“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创新学习实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创新学习品质形成与发展实验”,“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与应用”,“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与班级管理模式三者和谐互动研究”等三项实验,实现科研对教学的有效促进。

⑵发挥我校集体备课教研氛围浓厚的特点,从基层教研组做起,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支撑的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积极探索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教师教育理论学习,营造读书学习氛围,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课改精神,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优选教学策略,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⑶积极探索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把多种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操作方案,直接用于改进课改工作,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营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重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鼓励大家积极撰写论文,著书立说。使教师的教学成果更多地得以保留和交流,使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

四、抓好特长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⑴我们除了开齐开好学科课程外,还组建各种特长班,包括文艺,体育,文学,戏曲,计算机,外语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配备专任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备课,有检查,有考评。注重尖子生和特长生的培养。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才能展示的机会,结合教学和少先队活动。我们将举办艺术节专项展示,演讲比赛,朗读比赛,书法,绘画,数学竞赛,综合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张扬学生个性。

五、严抓教学常规,追求高效有序。

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又注重规范教学常规,对“备,讲,批,辅,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并进行认真检查。

⑵课堂教学要形成科学,民主的教与学的关系,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环境的愉悦化,要求课堂上实现三多三少(多的是鼓励,少的是批评;多的是学生的质疑,少了老师繁琐的提高;多的是师生平等的交流,少了的是老师刻板的讲授)。

⑶进一步强化集体教研,在备课和教研中我们决心有所创新,通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课后剖析—实践反思”的模式,加大教改的力度,计划以科研组为单位,每周二上午英语,音,体,美,综合组进行集体教研,周二下午数学组进行集体教研,周四下午语文组进行集体教研,并有主抓教学的领导全程跟踪,以完善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⑷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对教学的评价中不仅要考评教师教的怎么样,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加大学生反馈情况所占的比重,按照《教师考核评价细则》进行细致考核。完善考试制度,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考核一定做到考核内容综合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本学期,我们将沿着以上几条主线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学校管理考评组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如集体备课,温课候课,上课,考试,作业批改,竞赛辅导等常规教学项目的检查,管理和考评,促进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第7篇: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工作目标及计划

1、积极探索在选课走班体制下的物理教学与教研工作机制,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引领,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管。

2、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教研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各不同的教研小组或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教研议题要立足于教学中实际问题和困惑,集中教师智慧解决问题,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教研会纪要,并开展好日常研讨活动。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完善三次备课机制。

3、及时做好每次测验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加强教研组内公开课和组内相互听课,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听课评课,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师徒间听课次数不少于级部规定数量。

4、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要开展并做好物理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及早挑选有意参加竞赛的优秀学生,准备教材,提供地点,专人管理和辅导,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勤反馈,力争在竞赛方面有所突破。

5、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二、教学进度安排(略)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