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彭泽

句文网    发表于:2020-11-22 21:29:19

效陶彭泽,此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是中唐诗人韦应物,这首诗写作者效仿陶渊明的情操和坚守,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正文:

 效陶彭泽

作者:韦应物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效陶彭泽翻译:无

效陶彭泽字词解释:

①陶彭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故称。

②“霜露”句: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用其意。悴,衰萎,使衰萎。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③妍华:鲜艳美丽。

④物性:事物的本性。

⑤其奈何:无奈其何。

⑥“掇英”句: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掇,拾取,摘取。英,花。浊醪,浊酒。

效陶彭泽赏析: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所以人称陶彭泽。陶渊明去世后,后人对其作品的追和蔚为大观。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陶”说明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韦应物在人格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受陶诗影响最大,因而文学史上一直将“陶韦”并称。

不久,我们曾经鉴赏过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韦应物的“和陶”诗《效陶彭泽》。

首联单刀直入赞美菊花的不同凡响。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正因为菊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韦应物深深赞叹,在风霜白露之时,百草都枯萎凋零了,只有菊花依然独自绽放美丽的芳华。

颔联紧承首联,揭示菊花本性。菊花之所以清标高致,菊花之所以不为外物所移,那都是因为它具有可贵的坚贞本性。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能使菊花屈服,都不能奈何的了它。你想想,有了如此坚贞本性的菊花怎么不会受到诗人的盛赞呢!

颈联借用屈原的诗意。诗人要将采撷来的菊花浸泡在原汁原味的米酒里,与居住在园田的朋友分享。分享的不仅是美酒,更是菊花的坚贞本性。

尾联表明自己在园田之中,领略到了陶渊明所描写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美好景色,也愿意效仿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陶醉在此,即使一生一世也不嫌多。从而进一步表明了不为外物所移的可贵的坚贞本性。

作者资料:

韦应物(737~792) 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族,自天宝十年(751)至天宝末年,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大历十三年(778)任鄂县令。建中年间出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改江州刺史。贞元四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左司”、“韦苏州”。韦应物青年时代侍卫玄宗,生活不拘小节,豪横放荡。中年后久历州县地方官吏,目睹百姓疾苦和社会时弊,思想渐趋成熟,成为一个清廉的地方长官。他的诗歌在唐代已有胜誉,白居易《与元 九书》云:“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如《采玉行》、《夏冰歌》、 《杂体五首》等诗,揭露王侯贵族的享乐生活,反映采玉、采冰人和寒女的疾苦,可以说是元、白新乐府的新声。然而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如《西寒山》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荡”,则充分显示了大家手笔和才华,非一般田园诗人所能比。韦应物的诗歌 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

效陶彭泽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