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可上人赏析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2-14 13:04:18

送无可上人赏析,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贾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送无可上人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送无可上人翻译:无

送无可上人字词解释:

①圭峰:在长安西南,贾岛应举落第后,与从弟无可寄居于其下草堂寺。

②麈尾:指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尘。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后古人相沿成习,成为名流雅器,时常拿在手里。

送无可上人赏析:

在秋雨初晴的时候,诗人送其从弟至天台问道。“蛩鸣”承“霁色新”,见出雨后之情形,“同离寺”则接次句而来。三、四句承上启下,一写送,一写别,由此过渡到“独行”二句。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谓贾岛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后人也激赏之。如方回评为“绝唱”,纪昀评为“果有幽致”。(《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表面上看,这两句承上离别而来,写自己的孤独。由于从弟离去,在潭边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随;几次歇息下来,也只有树木相伴。而从深层次来看,此联又体现了对佛禅的领悟。独行潭边,潭上之人与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而在树旁歇息,此歇息者又是谁,不过是色身而已。果真如此,那么,离别之事又何须看得太重。但禅家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行诗,多属一时兴发,岂得待三年而成也,乃至如此自惜复如此自许。盖因浪仙好作苦吟,故有此等傅会。其句虽奇,却似游离于篇,与送人意未合。故施润章《蠖斋诗话》评曰:“余谓此语宜是山行野望,心目间偶得之,不作送人诗当更胜。”是亦所谓有句无篇也

作者资料: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送无可上人赏析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

>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