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1-25 14:53:20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诗人心醉于美景,浑然忘机,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由句文网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登拟岘台

作者: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登拟岘台拼音:

céng tái piāo miǎo yā chéng yīn ,yǐ zhàng lái guān hào dàng chūn 。

fàng jìn zūn qián qiān lǐ mù ,xǐ kōng yī shàng shí nián chén 。

yíng huí shuǐ bào zhōng hé qì ,píng yuǎn shān rú yùn jiè rén 。

gèng xǐ jī xīn wú fù zài ,shā biān ōu lù yì xiàng qīn 。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

(1)这首诗颔联中的“洗”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虑一空,心灵进入了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意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答:颈联写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尾联表达诗人心醉于美景,浑然忘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临拟岘台的所见所感,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深深陶醉于浩荡春意的心旷神怡之感与冲淡平和的心境。

登拟岘台翻译:

巍峨耸立在城门外土山上的拟岘台,云雾笼罩,若有若无,

倚着拐杖,我尽情欣赏无边的春景。

开怀畅饮,放眼千里,观赏春色,

仿佛十年间宦游四方所沾的尘土都在此时洗涤干净。

只看见近处九曲萦回的河水水势平缓,涵蕴着雍容和平之气,

远望连绵的群山如各个饱含神韵、极富修养的人。

更觉欣喜的是内心之中阴谋想法已荡然无存,

连沙滩边鸥鹭也毫无戒备之心地与人亲近。

登拟岘台赏析:

一、  内容分析

首联“缥缈”一词突出了台之高峻,因站在高处,所以更加突出了视野的宽广、心胸的开阔。  “浩荡”一词极有气势,描绘了无限春光。

颌联先写登高远眺,极目千里,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

颈联写景。无边无际的春色,使诗人的心灵得以净化,通过描写山水的情势营造了一种雍容和平、含蓄脱俗的高尚意境。

尾联再次写景抒情,复言自己有情而无巧诈阴谋之心,故沙边的鸥鹭可与相亲。表达了作者抛却世俗名利后的旷达兴奋之情。

二、中心

通过登高所见的美景,抒写了旷达豪迈的人生感晤。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登拟岘台阅读答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