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20 11:26:09

第1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记得第一次接触《卡罗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没有过多作教材上的处理的。

原因之一,是由于此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摆在略读课文的位置来看的。

原因之二,是受到文前那段“阅读提示”的影响: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捕捉到的教学重点信息应该有二:

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大意;

二是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人们间真挚、友爱的思想感情。这样看来,此文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阅读,进一步印证或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爱的教育,没有承载其他更多的.语文学习上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一篇人文性强于语文性,思想教育的痕迹明显深于语言训练的课文。

第2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学略读课文,我都把它当成是一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

一、谈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渗透,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2.教学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面对卡罗纳的悲痛,大家是怎么做的?谁最让你感动?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写出自己的体会。”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整堂课下来,学生做到了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关爱他们帮助他人的教育。

3.在课的拓展环节,我还适当渗透了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一种写法,从后面的习作训练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收获颇多。在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之后,让学生写下身边的爱的故事,讲读写进行有机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有些地方处理方法不够的当。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怀着一个怎样的疑问呢?这样的提问应该比“我恍然大悟,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对于直接寻找句子来说,还包含了一个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问的过程。再比如总结课文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课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特色,但是没有及时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关情”的精妙。

第3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卡罗纳》这两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可是根据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这两篇课文承载着“写作方法”的指导作用,又因为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类似,于是我采用了一课带一课的方法来讲授。

上课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导入,这首小儿歌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最快能够挑起孩子们情绪的歌。孩子们唱完后,我接下来很顺利的走入了课文,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接下来小组交流,带着体会读。孩子们都读得入情入境。像这样,我又让学生画出面对卡罗纳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们画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动作,有的说语言,有的说神态,有理有据,很顺利,这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整堂课都很开心。

我顺势总结写作方法,再从写作方法上导入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课,我们也学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当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孩子们在观察上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运动到了上午所学的写作方法,我想这就是学以致用吧。

第4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所在的的六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找出文中三个描写卡罗纳失去母亲后极度伤心的画面。孩子们自读自悟,感受卡罗那伤心,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反复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由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晚上,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日记情况看,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中字字句句流露出对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看到孩子们愿意热心相助,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遵循了“以人为本,为生发展”的宗旨,实施了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理解、感受、品味和积累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教学中改进提高。

第5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遵循了“以人为本,为生发展”的宗旨,实施了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理解、感受、品味和积累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教学中改进提高。

第6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这是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周围的人真诚的理解他,热情的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昨天,我教学了这一课,根据课堂落实情况,进行了反思。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单,因为这篇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课堂上让学生们围绕“卡罗纳遭到不幸后是什么样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他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

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学生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

我因势利导,适时的点拨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把内容与感情充分地融合,这样便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 其次,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试着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卡罗纳的同学,我会为他做什么?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进行交流,真正地走进卡罗纳的内心深处,去理解他。歌曲《爱的奉献》叩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对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熏陶。 在经历了一次次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总之,这次,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

第7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上完昨天的语文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昨天的教学内容是《卡罗纳》,节选自意大利的名著《爱的教育》,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卡罗纳的母亲不幸去世,他悲痛不已,老师和同学们都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关心他。我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那些句子的描写中感受卡罗纳的巨大悲痛?”孩子们纷纷发言,“他面容灰白,好像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用双手抱着自己的头,不由得号啕大哭起来!”刘申宝读完后继续解释道:“因为他看见了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一位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他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随即点拨:“这就叫触景生情!”其实,在我写下这几个字的一瞬间,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那位永远也不能醒来的母亲!眼睛不觉湿润了!但我极力保持着冷静!王俞琳继续朗读到:“我从这也体会到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有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可以有妈妈,而我却永远也没有了!”她的朗读声情并茂,那声音里带着无限的哀怨、凄凉、无奈,我脆弱的内心一下子被他的朗读击碎,伤心的泪水奔涌而出,我默默地转过身,任凭那止不住的泪水尽情地流淌,是啊,七年虽然已经过去,可是我对母亲的思念何曾又停止过呢?想到这是课堂,我却又要强忍,我不停地掏纸巾,不停地抹眼泪!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一分钟之后,我转过身来,用颤抖的声音继续讲课:“同学们,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有妈妈的疼爱,但你们要懂得珍惜,等到有一天,妈妈真的离我们远去了,你永远都无法弥补这份伤痛!”说着说着,我的喉咙越来越哽咽,泪水再一次地止不住地留下来,我再也没有勇气看孩子们,我也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到窗台前的,只知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一个男孩悄悄地走到身旁,轻轻地说:“老师,纸!”我静静地接过了,我看清了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他是刘申宝——我们班的明星人物,平时我批评得最多的'人物!那一刻,我感动了,我更惭愧了——因为有时对他的态度!我甚至有了跟他道歉的念头!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包又一包的纸静静地出现在了窗台上,出现在了我的灵深处!还有的孩子偷偷地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我,那样子似乎在安慰:“哭吧,哭吧,我们可怜的张老师!”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终于镇静下来,鼓起勇气,面向孩子们,拿起话筒,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虽然我的母亲去世已经七年了,但是七年以来,我对她的那份思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内心的伤痛从来就没有愈合过!你们拥有妈妈的爱,你们是幸福的,但你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千万不要总是伤害她,否则,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的!”模模糊糊中,我看到许多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一个小女孩在每日小结中写道:“从今天的语文学习和张老师的行动中,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再也不敢讨厌妈妈的叮咛和嘱咐了!”还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犯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打电话告诉妈妈实情,他立刻哭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他紧闭双眼,可怜兮兮地说:“我不想伤害妈妈!”,看来,孩子们已经把那份浓浓的爱植入心间了!

事后,我一直在回忆那堂课的情景,感谢卡罗纳,他让我再一次明白:涌动着生命火花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感谢卡罗纳,她让我再一次忠告自己:善待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感谢卡罗纳,她让孩子们明白了呵护母爱,关爱他人!

第8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追求简约,追求和谐。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孩子们的问题梳理成两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都有谁在关爱他?然后,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体会、感悟。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

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的.关爱,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品味关键词语“同情和怜悯”、“屏息凝神”“默默”等,一步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爱化作可触摸的东西,将一根红线把文章主要内容串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词的敏感度。通过一次次深情品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感情达到高潮。

在深入解读文本,在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之后,让学生写下此时此刻卡罗纳的内心独白,可谓水到渠成。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实施了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理解、感受、品味和积累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总是一项遗憾的工作!这节课中虽然注重朗读,但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朗读不够到位,情感的体验不深入,由于自己不放心,老师自己讲的比较多,学生体验、感悟较欠缺。

第9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此时卡罗纳最需要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这部分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学生说: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这个动作看出了老师把卡罗纳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安慰。学生能从拉这个细小的动作感受到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还有学生也从同学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卡罗纳的关爱: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脸贴在分的耳朵上,给卡罗纳安慰,让他知道自己永远是他的朋友。在教学这部分时,刚开始我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动作,语言中感受爱,学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的方法,相信这是本堂课学生一个很大的收获。

还有课后的小练笔,以卡罗纳的角度对老师,同学,阿姨说几句话,或者以卡罗纳的口吻对大家说几句。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为了赶时间所以中间读的部分不太到位。另外,课件制作考虑不太周到。

但是不管得与失,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第10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近日,观看了特级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亲见短短的两句词,被大师演绎得波澜起伏、荡气回肠。感受了大师从“读中思”到“读中问”的诗意课堂。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的张籍笔下,乡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注意文中的生字,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王老师就以这样的开课,领着我们走进了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相思。一开始,王老师要求学生将课文认真读四遍,要求读的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然后读出自己的味道。此时,王老师请两个学生读之后,分别发出“好一个故园无此声”和“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的赞叹,鼓励学生齐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然后,就势说:“师:真好,词读到这里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呢?”这一问,可谓水到渠成,因为读到这里,学生已经对文章的整体有了大致的印象和感觉了,王老师就这样带着我们开始走近纳兰性德的相思。通过“山一程,水一程”,读出作者的“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无奈与伤感。这里,王老师巧妙抓住了“身向榆关那畔行”中的“身”字,让学生想象作者的“身”可能在哪里?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作者的身可能在山海关外面、(身向榆关那畔行)高高的山上、(山一程)、船上(水一程),也可能在营帐里、战场上……(想象)。此时,王老师巧妙借用答问的七个同学,将他们的身体当成他的身经过的七个地方,在此基础上,追问“纳兰性德的心在哪里?”学生答出“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后,王老师让学生畅谈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这里,听者已经理解了纳兰性德的相思。此时,当王老师让学生试着读出作者身心分离的感觉,伴随着音乐,伴随着王老师深情的范读,王老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深深理解了纳兰性德战争征途之艰难,塞外军营中的思乡难眠之凄凉。通过“故园无此声”,想象,对比,叩问情感,直面相思。当学生还沉浸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无奈与伤感之中时,王老师又巧妙利用音乐,把听者带回了纳兰性德的故园,让感受了故园的温馨与安宁,家庭的.天伦之乐。前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纳兰性德那因思乡而破碎的心。

王老师的一句:“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让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在舒缓的《琵琶语》伴奏中,学生深情朗读。然后,王老师学生分别以旁观者和纳兰性德的至亲家人的身份叩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出自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最后,学生再次诵读《长相思》后,屏幕出现大大的“长相思”三字。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长相思!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长相思!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长——相——思!回望课堂,在执教本课时,王老师从让学生读得字正腔调圆到读出味道、读出感受,默读静思,加上直面心灵的诵读,这读出来的相思,读出来的情,让人久久回味其中……王崧舟,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情感派大师,以创新的理念、精妙的课程设计、高超的教育智慧,把我带进了诗情画意的世界。让我深深懂得:语文课程,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第11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绝时,身边的人真诚、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卡罗那的那份伤、那份痛以及大家对他的爱,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从“关爱、勇气”这个点出发,紧紧围绕“卡罗那失去母亲的伤痛和他身边的人给予他默默的关爱”这一情感主线,通过“卡罗纳万分伤心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情景对比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痛失母亲的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此时的卡罗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励,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他坚强。而此时此刻,孩子们感受到卡罗那的伤痛越深,才会更好感受到卡罗那需要的关爱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再抓住卡罗那的神情、动作……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内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现象,去体验卡罗那的悲痛欲绝。比如: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我抓住“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们想像母亲还可能对他叮咛什么?嘱咐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畅谈着母亲在世时的美好情景,而现实却和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卡罗纳的可怜,伴随悲伤的乐曲,孩子们反复品读,真正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此时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亲的卡罗纳,大声表达出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这节课在结尾的地方设计一个写信的环节就有些画蛇添足。还有在感受关爱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与失,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第12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绝时,身边的人真诚、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卡罗那的那份伤、那份痛以及大家对他的爱,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从“关爱、勇气”这个点出发,紧紧围绕“卡罗那失去母亲的`伤痛和他身边的人给予他默默的关爱”这一情感主线,通过“卡罗纳万分伤心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情景对比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痛失母亲的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再抓住卡罗那的神情、动作……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内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现象,去体验卡罗那的悲痛欲绝。

在体会卡罗纳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时。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重点强调老师对他的关爱。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在拓展环节中:让孩子想象假设卡罗纳就在我们身边,假设有一天我们也会遭遇不幸,我们将如何面对?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

第13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记得第一次接触《卡罗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没有过多作教材上的处理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此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摆在略读课文的位置来看的。这原因之二是受到文前那段“阅读提示”的影响: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以上这段话可以捕捉到的教学重点信息应该有二: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大意;二是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人们间真挚、友爱的思想感情。这样看来,此文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阅读,进一步印证或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爱的教育,没有承载其他更多的语文学习上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一篇人文性强于语文性,思想教育的痕迹明显深于语言训练的课文。

但是,比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卡罗纳》两篇文章,在文本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价值比较统一的情况下,我认为单就语文学习,就学生语言学习点的处理,就文本的学科价值来说,《卡罗纳》一文要明显优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为一篇政论性通讯报道,语言上比较严肃板正,情节上跳跃很大,情趣不足,政治宣传的味道过于浓厚,对于学生来说文章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缺乏吸引力。而《卡罗拉》一文,笔触细腻,描写生动,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将卡罗纳的悲伤和周围老师、同学们以及同学家长的同情、关心和鼓励这两条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且行且叙,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那么意蕴丰富,情味动人,带给课堂很大的想象空间。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这两课的教学处理上,我实际上是颠倒了主次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没有作过多的深入剖析,反而是作为略读课文的《卡罗纳》倒是整整用了两个课时。教学的过程主要抓了这样几个点:

一、通读全文,从具体的语句中品读卡罗纳失去母亲的悲伤和痛苦。这其中,包括了课文描写卡罗纳的外貌、动作、神情,以及老师的语言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的集中朗读,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那悲痛欲绝、失魂落魄的情感和形象,以此引领学生把握语句的表达效果,进一步读好句子。

二、与此相对应的,学生通过寻找“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的语句,发现:课文非常仔细、非常用心地通过描述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巧妙而又准确地再现了人们对卡罗纳的那份真挚的感情。文本的内容基本上有以上两个块面构成,并依照事情发展顺序交错而行的结构特点也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通过几个语言点,深入品味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课文中能够抓的语言点比较多:

1、老师课前对大家说的这番话。为了迎接卡罗纳回到学校,老师的这番话语可谓煞费苦心,用心良多。当你读着老师的这番话的时候,你明白老师的心意了吗?

2、课文几次讲到“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这“目光中”到底传达着同学们怎样的心声呢?

3、课文最后说“我恍然大悟”,到底明白了什么?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

以上三个语言点的停留,为学生打开了足够大的深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的空间,不管是读悟结合也好,动笔批注也好,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积极调动原有的经验积累,把课文读深、读透、读厚。

从最后的课堂实际来看,学生的情感空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于老师的用心,同学们都很有感触。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大家因为重提伤心事,而加重卡罗纳的悲伤;有的说是为了保护卡罗纳的自尊,在他悲伤的时候放声大笑是一种不尊重;有的说是为了避免刺激他,使他在与同学们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孤苦……我们平时总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关注他人很少,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现在看来,这里也许隐藏着一些误解,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但是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哪怕课堂进行这样顺利,课后回顾一下,总觉得有些地方的表述还可以更清晰一点,更到位一点。比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怀着一个怎样的疑问呢?这样的提问应该比“我恍然大悟,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对于直接寻找句子来说,还包含了一个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问的过程。再比如总结课文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课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特色,但是没有及时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关情”的精妙。

总感觉这是备课不细的原因,仔细想想,如果没有经历课堂的那个发展过程,有些东西未必是能够全部预设得了的。这样看来,我们的备课或者思想,应该是跟随课堂、跟随学生一起成长的。

第14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整堂课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

无独有偶,在上这篇课文的前几天,班上一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当大家都深刻体会周围人对卡罗纳的'关心时,我说:“我想大家一定在心里默默想着,在我们的身边,也正有这么一位不幸的朋友,你们能不能用语言对他表示一下安慰呢?”当大家纷纷地说出自己最诚挚的关心和祝福时,那位学生哭出了声……

课后的小练笔,自然换成了“同学,我想对你说”,而且大家写的都很好,这次是同学们最成功的小练笔了。

第15篇:卡罗纳教学反思

第一次读完这篇课文时,心中被深深感动了。感动于那朴实无华的爱,感动于那伟大深沉的爱,感动于那真纯饱满的爱。我把这份爱保存着,珍藏着。先感动了自己,寻找到打动自己的基点,以这个点生发出去,才能带着孩子们感受文中人物的深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本文中,打动我们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点是什么呢?是人与人相互关爱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尤其是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极强的`文章,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巧妙地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时,有效地运用文本语言,既要有表达的冲动,又要有表达的技巧。最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的是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既要有方法上的点拨,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实践,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