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花边》课后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6 10:07:32

第1篇:《漂亮的花边》课后教学反思

《漂亮的花边》一课是人教实验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本课所讲的花边用途很广,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图案形式。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艺术作品和老师讲解为主线,以学生的手工制作简单的花边来修饰瓶罐等东西为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掌握图案的特点与规律,从中有所发现,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中的事物。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1、我通过变魔术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魔术是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所喜欢的,因此,在导入课题时,我利用动画魔术吸引学生,孩子们在魔术的引导下带着一种好奇心,注意力十分集中地观看了老师制作花边的整个过程,初步感受了花边的美感和制作方法。这种活动化的学习方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也起到了教学的目的。

2、学习制作花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带有花边的事物,进一步认识了花边,了解了花边的装饰作用。所以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示范、巡视指导和学生练习制作花边”等小活动,反复巩固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使全体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花边的制作技能和技巧,本环节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展的思想。学生在自身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有成就感,印象也更加深刻,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花边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同学们了解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身边的事物来观察和认识花边,了解花边。同时为了加强美术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引导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花边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花边,体现了美术学科“体验——创新”的教学风格,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4、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也使本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而导致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有些乱,各环节的衔接不顺畅,我想这还需要老师在课下多努力,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行,在交流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所有的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以后再上课时应合理的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的时间,做到人人参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通过观看、合作交流、制作粘贴加绘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掌握了花边的特点与规律,从中学有所悟。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感受到了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与感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事物。

第2篇:《漂亮的花边》课后教学反思

《漂亮的花边》是二年级美术教材第9课。课前,我让学生观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漂亮的花边,这些花边都有哪些图案,是怎样排列的,怎样做成的?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学习新课时,先出示各种带有花边的作品,欣赏激趣,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制作花边的方法有多种。本节课主要教学了三种方法:简单的基本型,对折,折扇法等。通过演示,学生感受到画一个基本型,再剪下来然后粘贴以及用对折的方法剪贴成的花边都没有用折扇法剪贴成的花边快捷漂亮。然后,我把准备好的各种花瓶(用纸剪成的图形)交给学生,让他们给贴上漂亮的花边。在进行作品展示时,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同学们做出了各种漂亮的花边

图案各异。有蜻蜓,蝴蝶在花丛种飞舞,有小朋友手拉手的跳舞……多么美丽的画面!

原来,学校让我上美术课,我真的感觉很无聊。今天的教学,让我爱上了美术课。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3篇:《漂亮的花边》课后教学反思

今天活动的内容是引导幼儿运用重叠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图案的花边,目的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了解更多的复制方法。

在欣赏范例的环节中,我发现参与过区角活动的幼儿很快就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如:图案上的折痕和折叠的方法。幼儿示范时,其他幼儿能认真观察示范幼儿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通过范例的观察和个别孩子的示范,幼儿对重叠剪纸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此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多数幼儿能积极探索连续图案的制作方法,并能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如顾嘉仪小朋友第一次操作是失败的,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我还没来得及问其原因,她主动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花边为什么没有连接起来,是因为我的图案没有画到边。”通过再次操作她终于成功了,她还将这一经验告诉身边所有的同伴,并提醒大家间的时候也要注意折叠的整边不要剪断,她周围孩子在她的指导下都成功的剪出了不同图案的花边。其它组的幼儿也有类似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幼儿都乐意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90%以上的幼儿都能很快的掌握连续花边的制作方法,现在想来,这和平时在区域活动中开展过类似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孩子们能将区角中剪苹果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这说明有意识的安排去教活动的内容,能为日常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第4篇:《漂亮的花边》课后教学反思

1、魔术是孩子们喜欢的,课一开始,在小魔术的引导下,孩子们带着一种好奇心,注意力十分集中地观看了老师制作花边的整个过程,初步感受了花边的美感和制作方法。这种活动化的学习方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

2、学习制作花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探究、学生当老师,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等小活动,反复巩固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使全体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花边的制作技能和技巧,本环节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思想。学生在自身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有成就感,印象也更加深刻。

3、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了加强美术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引导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花边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花边,体现了美术学科“体验——创新”的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巧妙地分层教学,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主题活动化课堂教学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