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4 20:48:08

第1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本周主要学习了生殖系统,具体内容是人的生殖和发育。鉴于学生处于青春期,对此部分内容敏感,有些学生可能想了解又不敢大胆看书,所以我布置了本周内回宿舍时,必须携带课本,必须预习或复习本章内容。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二,关于生殖系统的结构,难以理解。课本图片学生有可能看不懂,教师要稍作介绍,主要指出男性精子排出时经过的结构和女性卵细胞排出时经过的结构,还有精子进入输卵管的通道,这些问题都要结合图片介绍,让学生自己指图说出过程,有利于掌握和理解。

其三,关于二、三节,第二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结合实践、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变化,切实了解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做到驾驭自我,自我调节,健康的.生长。第三节主要是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掌握计划生育的具体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关于避孕措施的介绍要强调一下,普及这方面的教育。

第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1、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灌输。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

2、本节课通过数据资料和实验展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究体验来获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既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3、通过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各知识点的联系网络,在教师的层层设疑、学生思索答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法的指导。教学中运用分段反馈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块的掌握情况,依次来调整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平时学生不够关注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如何发挥好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的课程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的导人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本节课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有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有教师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等,在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得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持探究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利用课件解决教学难点“气孔开闭的原理”,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提供数据等方式为学生探究做好资源和材料的准备。课后让学生通过“DIY”进一步探究气孔的分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整个的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3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形式多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介绍内分泌腺的时候,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及多媒体课件,在讲授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在进一步讲激素的作用,这个是重点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明确并在此多花费时间让他们和生活联系起来。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很高,主动性很强。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件颜色底色太暗,后几排的同学看的不是很清楚。

2.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学生讨论环节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太短,且后面的课堂检测环节没有进行,因此,舞法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导入环节中,有些学生没有准备好照片,所以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过后来的环节,学生的.参与性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由于时间的仓促,准备不充分我觉得讲的很不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充分准备的仗!!

第4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这个实验一定不能含糊。

而课标只安排了一节的授课时间,课能上完,可学生的操作只能刚刚触及到皮毛,不能达到熟练规范操作的目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显微镜,要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认识显微镜、了解其构造,了解使用方法,会用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个实验,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第一次接触科学仪器,不敢动,怕把显微镜弄坏,所以,我认为这个内容要安排两个课时,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前的那一节课,我先上这些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步骤,指出注意事项。

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P37页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把显微镜的结构讲清楚,因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基础。如果不清楚显微镜的结果与功能,就谈不上正确使用显微镜。接下来学生自学“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并主学生提出疑问,尔后我演示操作步骤并解释相关疑问。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才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显然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了。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有:

①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操作步骤在基础上开始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如:人血涂片等。

②观察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

③观察自己的毛发。

④观察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⑤物像和实物的差别,放大倍数问题。

在具体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操步骤,同时给学生交待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把学习任务板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我在他们之间巡视。我发现学生开始使用显微镜最易出现这些问题:①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的没有放在实验台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边缘;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标本没有放好,没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观察目标。③三四个围成一圈,把光线挡住了。④低倍镜和高倍镜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镜,找不到观察的物像,还有的认为高倍镜放大的倍数高,观察效果一定会更好。⑤没有用细准焦螺旋,当能看到物像时,还是用的粗准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镜时,也没用细准焦螺旋。我边走边给他们一一纠正。在这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小结练习使用的情况,汇报上课实验收获。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课堂上还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很激动,还应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二是实验中要反复说明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台显微镜,对光后视野时明时暗,有的把光线挡住了;挪动显微镜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四是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验证。

五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小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能帮老师的大忙。

第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认识生物一课的实践,导入新课用时一分钟左右,然后进入自主学习阅读文本阶段。共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读三遍,少数学生只能读两遍多一点。然后下发训练单。做训练单这个过程各班情况不一。有的班级用时二十分钟能做完。有的班级用时二十五分钟能做完。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文本仍然很陌生。对训练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从文本寻找。从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作训练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够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恐龙化石为什么不是生物?学生能够回答出它不具备任何一种生命现象,没有一项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营养物质,不能生长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体内废物。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说恐龙化石不是生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在回答课后问题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它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时,班级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争论的焦点就是“钟乳石在慢慢长大”。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导”而不是讲。让学生看文本中图1,2,8,9和读课后联系山湖的.形成。引导学生明白“钟乳石在慢慢长大”和动植物的长大区别是溶岩的堆积,不是靠吸收营养物质长大。整堂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可以说效果远胜于原来的课堂教学。

第6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最后的这几个班越上越顺手了,本节课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下,记录下来以后好注意。

在讲生殖系统时,要先领着学生观察膀胱、精囊腺、前列腺的位置,并告诉学生第一条线的名称是精囊腺,并让学生写上。这样可以教会学生的观察方式并打破学生的尴尬气氛,督促学生快速完成图4和图六。第一个班没有这样做,让学生自己看,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耽误了时间,还有卵巢和输卵管也需要提醒学生。

在讲生殖过程时,先看视频在讲解排卵受精的示意图可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再做学案,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下降了,而且有利于记忆。关于图9胎儿、脐带和胎盘这里学生很难理解,要结合图9加以讲解并提问学生:胎儿和母亲的血液相融吗?胎儿和母亲的血型一致吗?以加深对胎盘作用的理解。

第7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人的生命活动的另一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围绕常见的激素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做“医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种疾病。这是我们本章、本节最大的亮点,该次讨论非常顺畅、透彻和热烈,通过探讨这些病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陌生。当你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比如突然发现眼前有条蛇,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条蛇的图片)创造情景,引入新课。然后,在复习旧知识,内分泌腺进而引伸到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设问题:内分泌腺构成人体的哪个系统?本节课的亮点一:导学稿的设计是我们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在导学稿的指引下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亮点二: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比较多,但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引入话题,以分析疾病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学习了人体的内分泌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三种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亮点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几种激素调节失常引起的疾病进行诊断、分析、治疗。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鉴别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相关激素的产生部位,指出其治疗办法。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获得解答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新颖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轻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医学的知识,包括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感受了做“医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与生物联系紧密,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学科。我们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很乐意听到老师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讲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本节课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该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产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他们的不幸,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治疗疾病的办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这堂课也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保护身体,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最初上课时,内容处理得不够好,老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知识点未能完成,经过我们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在导学稿上取得了突破。课堂时间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生物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标进一步倡导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组织培养活动。

课中反思之一:采用会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被子的植物“双受精”、鸟类的“双重呼吸”,学生很容易掌握.

课中反思之二:学生认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关键区别是"是否有生殖细胞的参与",认识非常准确。重点内容。

课中反思之三:在讲到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哪个更有利生物种族的延续时,不少学生说无性生殖繁殖周期短,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持生物的性状,应该是无性生殖。有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认为有性生殖结合了父母双方的缺点和优点,提供了产生集双方优势于一体的新个体的可能性,为生物的进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因而有性生殖更有利生物种族的延续。学生们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有性生殖是一种更优越的生殖方式。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将植物无性生殖的应用引导到扦插、嫁接、压条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上,将动物的无性生殖的应用重点放在克隆技术上,这样的编排有利理清教学思路。但是我们学校条件达不到,没有进行实践。

第9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可灵活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

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地去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10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经验和实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中发现:

1.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有待于加强,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条理性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和引导。

2.学生观察时容易走神,

对视频中信息不能很好的处理,可能是学生对问题的要点把握不到位。

第11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有关血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都见过血液,也有流血的经验;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血液了解不够,对它还很好奇。与血液相关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闻,学生不仅要学习血液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于因血液引起的种种问题持有正确、健康、科学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挥能力、培养情感,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我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我采取多种教法,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

通过一些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分析,主动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所得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认识科学的内涵。形成对血液各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的共识。使学生思维既有拓展发散的机会,最终又能回落到知识脉络上,达到收放一体。

我通过设置情境从生活中的经验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通过学生对血液认识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动画播放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概括血液的各组成成分。在完成血液的组成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后,让学生观看大屏幕,自学教材,归纳老师提出的有关血浆问题,以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后归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及时补充讲解,或者在学生归纳完整后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讲解知识,达到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时展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分析病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巩固所学新知,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题和实践能力。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拓展。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并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提问学生人数多,可以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较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教学节奏稍快,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欠佳。今后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生物学素养。

第12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我的课堂思路是每个知识点条理要清晰。用图片和常识导入新课,通过活动和常识一一引出向光性、向地性、负向地性、向水性、向热性、向化性等特性。其中重点讲解向水性的探究性试验,该实验为开放性实验,着重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给出最优方案。重点了解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核心理念。探究性实验设计时的原则: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通过问题:“含羞草感受机械刺激引起的感性运动与窗台上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有什么异同?”引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异同点,做出区分。结合教材,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说说哪些现象是植物的感应性,分别属于哪种感应性?进而做出总结,把各现象和各特性进行总结区分。课堂中与我的设想有很大的不同,在总结区分过程中,学生对刚讲过的各种现象已没有印象,使总结环节进展的不是很顺利。所以,要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他们关注的倾向性。

这是我的第二次公开课。我的课堂有诸多的不足,尤其是把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方面急需改进。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节课内容简单,与生活联系紧密,本节课应重要把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此目的。

要多让学生做,多让学生说,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少讲。提问方式也应多样式,除了一般的随机抽查之外,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学习的知识迁移非常重要,教学中逐步渗透给学生有利于知识迁移的方法,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力求高效、简捷,符合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所以该节课应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启发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必要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合作学习容易耗时过多,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和调控,这点教师一定要做好。

第13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有警悟,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摆脱自身职业的惰性和局限;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寻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没有反思,教师也无法成为充满自觉意识和创造活力的专业群体。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让反思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反思的路上应该这样做:

第一,要把准“思”的要点。每一节课都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看来进行,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策略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学习方式是否真的有效,课堂上每个学生是否被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见证“思”的足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有趣的导言、简洁明了的板书、直观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的处理、瞬间产生的灵感等。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用具等方面的独到之处,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如果课后抓紧时间将课堂上的这些点地记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并长期坚持下去的话,教学就会越来越灵活,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教学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有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在教学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课甚至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冷静思考,仔细查找不足甚至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并记录在案,那么在下次的教学中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教,然后知困”,通过写教学反思,能过是教师吃一堑长一智,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第三,提升“思”的品质。要做到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多读书,用教学理论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要把课堂教学实践的感性体会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和总结。这样把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帮助你把课堂教学的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而精美的教学之链,汲取智慧,引领成长。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自己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逐渐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原理,就会在理论和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是向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第14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中不足:

从课堂练习情况来看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没有积极的动脑思考,小组互动相对少一些,小组合作的默契度不够,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还可以更广泛,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改进措施:

1、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阅读识图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2、重视探究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生物实验,调查活动,资料搜集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达到理论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由于实际困难,导致我们现在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读实验、背实验”。以后要尽力创造条件,保证实验课的开课率,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3、在以后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思考,课堂上多提出有思考深度的问题。

4、尽可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直观教学效应,这样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

第1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其中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和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难点。

本节学习观察叶片的结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其重点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为学习的难点。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的重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