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本次培训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通过学习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更新,为我开辟了新视野,使我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把握好以下点: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清晰、有价值,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第2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第3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情境创设和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体验、内化、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成长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呢?本文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设置多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1.进行“角色”模拟,获得换位式的体验感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如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劳苦,体验生活的艰苦是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础。于是我将每一位学生推到生活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每个学期中去当一天家。一位同学将他一天的工作经历记了下来:早上我为全家准备早点,然后带着钱去菜市场去买菜,在反复的迟疑之后,我终于买下了平时挂在嘴上的“吃腻了”的那几个菜,当我在家里坐定准备喝口水时,发现该做午饭的时间已将近,我赶紧择菜以致差点将手指头剁掉。做好饭,我想跷起二郎腿看看电视,无意中看到还一大堆脏衣服。我有些泄气,想到还有一部武打电影未看,但也只能咬咬牙,干完这一切再说。终于晾完最后一件衣服,我如释重负,还好,离吃午饭尚有一些时间,正想忙中偷闲,忽然惊醒:晚上吃什么呢?我看着那只空空的方便袋有些发愣……中午父母用赞许的笑容品尝我做的“佳肴”,这时我才发现每道菜都没有先前可口。这是学生当一天家的经历。他干了一天父母每天都在重复的烦琐的劳动,当他回到校园时,他感到静静地听课是那样的幸福;当他在饭桌前坐下时,他感到每一只碗里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说,今天没啥好吃的,他回以真诚的一笑,毫无怨言。因为他实实在在体验过,体验过这期间的不易。“经历了才会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工收获”。
2.创设特色的情境,获得置身其中的体验感悟。
教者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如在讲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吴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她很想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向市民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画。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画。按照公司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1)小玉为什么矛盾?
(2)假设你是小玉,你该怎么做?为什么?
(3)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你那样处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认知,道德情感的冲突,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完成个人价值由“顺从”到“认同”到“内化”的过程。
二、定向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
思品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等,这些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加强,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如在者在教和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村庄、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收集材料。在汇报会上,许多学生感慨万分,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里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仅乡里每天的垃圾就拖了20多板车到填埋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全部都排到龙河,使龙河变成又黑又臭的“龙须沟”。同学们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写成的调查报告《杨税务乡环境状况调查》已送往有关部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三、自主教育,在以知促行中进行体验教育
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外的生活表现,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教育的专题汇报、研讨等到活动,帮助学生交流经验,体验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悟做人之德,借此实现学生的课内外自主教育,形成“以知促行”的体验感悟。
如在教七年级《为坚强喝彩》的内容时,我多次运用报告展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选出本班内一两个榜样同学,然后由这些同学作个人经历或事迹报告,报告的内容诸如“妈妈患病以后”“胳膊虽然骨折了,但学习不能落下”“挺起胸膛走路,相信自己能行”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的,因而很具有说服力。听完报告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和该同学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你打算怎样缩短这些差距?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举办自主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快学生主体性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促进了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和情感体验的理性升华,使学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德之美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意义。
四、多元评价,在激励反省中进行体验感悟
多元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多维表现进行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初中生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并且必须经常借助于外部评价媒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从多维角度体验道德的丰富
内涵,感悟自身价值的得失。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的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了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1.在对自身“多元表现”评价进行的反省中,获得“自己认同”的体验感悟。即对学生在不同时空、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能反映自身道德的综合道德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自身认识并进行自己矫正的体验感悟,如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场合参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等“多元”素质进行评价,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全面联系性的“静态”整体评价和纵向的对比变化的“动态”发展评价,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身进步与差距,进而被“自身认同”的自尊心理所驱动,并努力改进道德行为和习惯。
2.在对外界“多元角度”的评价进行的反馈中,获得“社会认同”的体验感悟。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师生、父母乃至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殷切期待,感悟到自身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及其得失,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被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
体验性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觉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的体验,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体验性学习的根基。我们要勇于面对新观念的挑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4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下面谈一谈我对课改的点点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1、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上的空间
实践教改就会发现在教材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去让学生思考、去写、去评论、去留下感想,这是非常可贵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好这些空间:一方面,要求学生把教材中“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能物化为语句的,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概述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得出的感想写在空白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够有一个停留的场所。等到一学期学完,再回顾一下过去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又会对原有的所思所想产生新的共鸣,提升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实施活动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新教改中有许多活动性要求,因此采取“活动化教学”,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针对“我们的责任,理解参加公益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关爱社会。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己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己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针对“保护个人隐私”,我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对话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密切亲子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
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己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己成长的需求。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处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欠缺“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这些方面的认识,以及缺乏较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在“走进父母和理解老师”,以及有关友情等的课文,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想法,生活中具体做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看法。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走进父母”这课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一些环节,是让学生主动了解父母,去做到关心父母,甚至在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去关心帮助和体谅父母和长辈。
(2)理论联系实践,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生活,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设计好教材中所展现的探究、讨论、反思、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情景,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实现自己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给学生拓展知识,也给对于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同学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不仅是以自己为中心,慢慢学会去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去。
第5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培训计划新颖、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供我们随时讨论交流。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
初中的思品课涵盖了心理健康、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公民常识以及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这需要思品老师一方面加强学科知识的修养和职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提倡学科综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以情景设计的生活化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切入点,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通过巧妙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认知与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到思品课有趣、有理、有用,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当然,学科的科学性是基础,应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第三,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第6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新的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新课标的课程性质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人文性、 实践性、综合性”等四大特性。
新课标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对“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较大的改动。
1、将“教材编写建议”与“评价建议”的顺序作了调换,把“评价建议”置于“教材编写建议”之前。同时,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改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2、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的结构、内容作了修改。首先,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增加了简单明了的指导语,确立了教学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方向。其次,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以下建议:“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修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于推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将“评价建议”中的“评价原则”改为“评价实施要求”,对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和建议。将“学生学习评价”改为“评价方式”,增加了“谈话”、“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删除了“教师的教学评价”。修订后的“评价建议”更加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带来的教育理念转变理念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教学没有在下课铃响中结束。教师的角色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发现者、反思者;引导者、欣赏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促进者。
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能使教师远离平庸,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教学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
1、反思我们追求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根据思想品德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们追求的课堂应是思想鲜明的课堂;应是思想理性的课堂;应是思想求真的课堂。
2、反思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回归真实的生活。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真回归真实生活,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统一的目标”;要呈现合适的教育内容,真诚面对学生世界。
3、反思怎样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应树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已知的经验、个性特征出发,建构交流平台,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反思教师应怎样与教材对话。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尺度认识和分析教材,以教材为蓝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学生为根本,挖掘和构建教材,以自身个性为基础,创造和开发教材。
5、反思如何使课堂洋溢美的光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寄情山水,丰富美感体验;潜心艺术,提高审美情趣;阅读美文,滋养美好品德;品味生活,陶冶美丽心灵。
6、反思思想品德课堂如何突出实践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抓好“找”、“评”、“做”、“演”、“动”这几个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为本,以学统教”的实践观点。
总之,面对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我们的角色要重新定位。过去的知识传授者、“道德说教者”应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同时,面对新课程,让我努力做一名虔诚的学习者。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己专业的发展。
第7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20xx年海南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万宁拉开帷幕,来自全省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市县教研员、教师参加了此次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我通过网络学习参与此次观摩活动,收获颇丰,深受启发。
一、精巧的教学设计,顺畅的教学过程
1、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弄清教学本意,知道教材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的主旨是什么,学生要明确什么观点;第二步悟出教材的新意,使学生的道德情感获得提升;第三步重新整合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只有在真正读懂、吃透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很好的接受,并享受其中学习的快乐。
2、选取的事例、创设的情境要体现“三贴近”原则,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行动必先心动,设计生活化“情”境,只有让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入情境后才能触发新的想象、新的思考,生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独特感受,为生活进入课堂铺路。
3、设问要准确、指向要明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思考的空间。政治课是一门以思维见长的课程,思维能否调动,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健。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课堂上常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指向性和针对性,还要注意不能过难或者过易,而且要有思考的价值和空间,一定不要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优化顺畅。
二、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依据。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必经的两大要点,课堂生成是以“预设”为前提,而课堂预设的最终表现就是“生成”,预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跟随生成的改变而改变。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而做出的适当调整。只有精心预设,才能把握课堂中的精彩瞬间,并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从而生成有价值的知识;也只有注重生成,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并因势利导地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我想按照预设顺利讲完的课是一节好课,但是能变预设为生成,才是一堂精彩的课。以往备课时我们肯定会反复推敲导入语、过渡语、如何提问学生、怎样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以后我们还要想到课堂预设如果不能生成应怎么办;不要只考虑到学生应该这样答,更要考虑如果学生答不上来自己怎么办;学生答非所问,总是答不到要点上时怎么办。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回答,会出现什么样的生成,多准备几个生成,有备无患。
三、注重平时积累,提高个人素质
参赛教师都是各市县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这些老师的高素质表现在思考的敏捷、思维的清晰、课堂的活跃、语言的流畅、发言的深度、引导的恰当、文学修养的深厚、教姿教态的落落大方,令听课的千余名老师赞叹不已。他们的某些共同点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学习、去实践。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充满激情,满怀深情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2、很多选手都运用了双十中学的校园面貌、校训、宣传栏里介绍的优秀教师、学生的一些内容作为材料,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距离。也体现了教师备课中真正在备学生,不只是备自己的学生,还备讲课学校的学生。
3、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尽量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手法,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学生适时地笑一笑,使他们上课轻松一些。不仅和学生有语言的交流,还有眼神和一些肢体语言的互动,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
4、语言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一定要准确。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则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评价学生要适度,赞美学生要赞美地准确、自然,不能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说“好”、“太好了”、“你真是太棒了”,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的时候既需要鼓励,更需要引导。我认为点评与引导是否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吃透了教材、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是否过硬、自身知识面是否广泛、词汇储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足够。
第8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观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笃行。
三、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发挥各自学习的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研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活学习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话实说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诚然,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在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几个月的远程培训,使本人收益颇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善于把培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9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20xx年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东教育中心举办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崔建萍、陈宏翠等四位教师向我们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刚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有关精神和内容。在一上午的集中培训中,关于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主旨和变动,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在此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教学新理念和新技能,心里也有很多的感触和体会。
此次课程修订,总的来说有了很多细微的变动,内容的修改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位一体地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吃透教材,做到脉络清晰,胸有成竹
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求我们对教材做到了如指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明确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己,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由此,才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知识为息息相关、层层递进的。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比如:我曾有幸参加过北辰区教研室组织的实验中学听课活动,实验中学选用的是爬黑板的形式,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导者,学生自己找知识点,并写到黑板上,这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锻炼了主动探讨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三、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教师不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学。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将来是要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的,而这些就需要他们自身要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校里,老师还可以教会他们,但是出了社会呢,怎么办?老师不可能一生都陪伴在学生的身边,不可能一生手把手去教育他们。所以,关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懂得去自学、自省和自悟,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第五、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己学习和完善。
政治是一门变化性、时政性极强的学科,要想更好、更多、更及时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自己就必须要不断地“充电”。多看时政新闻、报纸、书籍等,及时地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动向,并能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开扩视野,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只有自己有满满的“几桶水”,才能倒给学生满满的“一碗水”甚至是“一桶水”。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第10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叶澜教授认为:“新时代需要开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和舒展的课堂。”这一观点在这次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得以充分体现。会议伊始,市教研室陈老师就明确了这次会议的目的,要求各位能手、骨干在研讨每个专题时,进行大胆的交流、互动,碰撞出高水平的智慧火花。会议研讨了四个专题,特别是在进行省优质课研讨和试题命制与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两个专题时,会议真正达到了高潮:不仅每位专家、能手的讨论热烈,代表们更以友好、坦诚、实是求事的态度,对省优质课和学业考试试题找“问题”、挑“毛病”,会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参加会议的我受益颇深。
一、用好《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从王瑞超老师的省优质课《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来看,设计思路就是依据教学策略。
1、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力求落实“三维目标”。如教学环节中每个活动的设计都贯穿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都力求把学科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坚持“五个贯穿始终”。通过情景导入猜一猜:小盒子里可能装着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在新课教学中,设计了五个小活动:自主感悟、快乐体验、展开想象、沉重思想、共同感悟,让学生共同探究体验,如活动沉重思考中,设置了3个问题,分7组分别合作完成,让同学们在探究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这样既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的合作能力。在探究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可能的结局等。
从设计理念,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即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比如:快速判断、快乐体验、沉重思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体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的思维品质。
3、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X”环节。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就该是唤醒和激励,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可持续发展。如这节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孙悟空发现白骨精后怎样做的?我们怎样才能像孙悟空那样炼成火眼金睛?金箍棒是什么?等问题去启发学生,在问题情境的触动下,去思考寻找答案。对于学生代表的发言,也巧妙地给以鼓励,如奖励笑脸小贴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成长
1、在名师指导下成长。会议上,参加省讲课比赛的两位老师都提到,他们参赛的课堂教学设计,很多是得益于名师指导,不仅有本学科的,也有其他学科的,他们指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很小的细节,都要认真听取,仔细揣摩、改进,一遍不行,再请他们听二遍,每听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由此,青年教师要主动请求名师和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多请他们听课、指导。同时,也经常找机会听名师、有经验教师的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多听些讲课比赛,比较借鉴他们成熟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管是平时学校组织研讨课,还是每年市县教研室的视导听课,还是讲课比赛都要积极参加,每一次为讲好课,都要冥思苦想、精心设计、准备,认真应对,这样一来,每完成一次这种课,自己都会收获到那种成功的喜悦,自己就会又向前走了一大步,我觉得这样在名师指导下,加之自己不断实践的课是让自己走向成熟的捷径。
2、在听评课中成长。特别是在观摩了王瑞超老师的课,各位专家、能手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每位代表发言后,我更加坚信了听评课对每位教师成长的重要。比如,在对这节课研讨时,老师们不仅找到了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很多优点、亮点,更可贵的是大家都能坦城地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合作成果时,部分学生不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合作探究时,不仅任务要明确,还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推出中心发言人等,让每个人都有事做。还指出了王老师授课时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值得推敲的地方,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注意,哪怕就一句话。在研讨试题命制与08年学业考试试题时,老师们又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增加实践探究性题目、具有临沂地方特色的题目,同时,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试卷卷面要灵活,像漫画题、题目后面加些鼓励性的语言等。通过这样一场有意义的诊断、交流,一定能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也会促进教师群体的成长。
3、在自己反思中成长。每堂课下来,都要反思。如: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是否出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这堂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次课打算如何解决?在听同学科教师课时,就同一个教学环节,自己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怎样设计更好?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找找学科间的异同点在哪里,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鉴?学生在课堂上常会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这都要逐一记录,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现成资料的收集。如:各地中考题、优秀教案、课件、自编测试题、有价值的教辅资料,这些都是编写各阶段试题、上课的最好参考。有了这些素材,不仅方便了自己知识积累和教学,也树立起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勇于反思,多关注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才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两天的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更使我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衷心希望教研室将这种务实的培训多开展几次,她能象及时的春雨,促使每位教师更快地成长。
第11篇:初中政治新课标心得体会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听得很认真,为了进一步把新课标精神落实教学中,现把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让我知道了课标的重要性
在我教学的初期,我只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比较重视,这两天听了吴夏虹等几位老师的讲解之后,才意识到对课标认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我们的很多教学行为是不是恰当,只要参照一下新课程标准,我想我们的心里就有数了。
二、培训让我明白了新旧课标的不同之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培训让我明确了实践新课标的方向
1、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主要收获使我却受益匪浅。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人将会继续加强对修订后思品课标的学习,让思品课标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