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0-03 09:49:08

第1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大家都能熟背,它让我们懂得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同时告诉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粮食。

可是“珍惜粮食”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现在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总是担心我们的健康,给我们买好多好吃的。我妈妈也是这样,经常给我做好多好吃的饭菜,可是我却不领情,总是挑食,不好好吃饭。

后来妈妈生气了,就给我下了任务,让我每天中午必须吃完一小碗米,否则就不许看电视。刚开始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尽力去把饭吃完。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偷偷倒在垃圾桶里。这样,妈妈看到空空的碗就会很高兴,我就能看电视了。有一天我和妈妈一起看电视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双双因饥饿而睁得大大的眼睛,他们都是非洲儿童。

他们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吃,更没有好玩的玩具。他们的身体都是非常瘦弱,看了让人心痛不已。妈妈说他们那里很贫穷,小孩没有学上,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看到这里,再想想我每天偷偷地把吃不完的饭菜倒在垃圾桶里的行为,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以后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再也不能浪费食物了。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第2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第3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现在的人太浪费了,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了一个东西再买,再买的东西就故意弄坏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再浪费东西了!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知道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给大家提一些节粮的方法: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第4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大家看到这首诗后,都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那香喷喷的大米了吧!那一粒粒不起眼的大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可想而知,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我们再想想,如果我们每天都浪费一点粮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吃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特别的挑食。今天中午,他又遇到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又开始浪费了。他“趁热打铁,”趁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拿着自己的垃圾袋,偷偷地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倒了进去,他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可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吃的这些米饭,还有菜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很多同学都说去超市买的,去菜市场买的呗。老师却摇了摇头说:“其实不是的,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影片吧!”

在影片中,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下辛勤的劳作着,一刻都不停歇。他们为了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一会儿除草,一会儿犁地,一会儿播种,累得满头大汗。尽管只有一条擦汗的毛巾,他们还是不停地工作着。再看看他们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像是干裂的松树干一样。看着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我真切体会到了,粮食饭菜真是来之不易啊!而那位浪费粮食的男生看后也羞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另一个影片在山区里,许多小学生的家庭非常贫穷,每天背着几个土豆去上学,土豆就是他们一天的口粮。放学后,他们还要帮助家人干活,全身被晒得黑黝黝的。他们干活的样子特别认真,每次他们回家时,总是汗流浃背,衣服湿了一大片。看到这些,我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我为我以往在家浪费粮食的行为而感到惭愧,可耻。

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我决定带头做一个好榜样。吃饭的时候,吃不完的饭菜不要浪费,也不能挑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真正做好“光盘”行动的好榜样!正如名言“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我们如果每天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约四千万吨左右的粮食,也就可以帮助在山区里的贫困人家3.5亿多户。

每当我端起饭碗,就提醒自己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是我们的使命,刻不容缓。为了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吧!

第5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简单的十个字,道出了粮食的珍贵。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历来是大问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怎样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例如为了讲究排场而过多地点菜、因为好面子而不愿意在餐后打包等等,这些不文明现象,在浪费粮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对于珍惜粮食的认知还不够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资源、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加深思想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我们加深认识、树立起节约粮食的良好观念。每一粒粮食从插秧、播种、浇水施肥、生长、收割、扬场、加工到制作成食品,每个环节无不浸透着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热切的期盼,粮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落实实际行动。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成为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和践行者。餐馆、食堂应该张贴节约粮食的标志,做好日常提醒;餐饮业主应该倡导顾客合理点菜、餐后打包;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粮食作物生长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饭店用餐时也应践行“光盘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

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节约粮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第6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食物对我们很重要。没有食物,我们很难生存。

现在因为全球变暖,环境恶化,气候异常,一些地方粮食没有收成,导致粮食短缺,粮价飞涨。许多穷人因为粮价飞涨而买不起食物,过着挨饿的悲惨生活。食物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问题。

食物对人来说太重要了,节约和珍惜成了人们的话题。

记得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教我们唱“谁懂中国菜,五谷皆辛苦”之类的儿歌,教我们珍惜每一粒,不要浪费;我妈也以身作则。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淘米,小心翼翼地捡起掉在地上的米粒,放进锅里。这让我懂得珍惜食物。

小学语文课,老师让我们用“来之不易”造句。我毫不犹豫地写道:“我们应该珍惜农民叔叔们种植的来之不易的粮食。”老师在我的句子上打了一个鲜红色的勾。

但是我也发现浪费食物的现象很多:在学校吃午饭的学生不多,但总能在垃圾桶里找到白米;在餐厅,有的人点了很多菜,吃不下就扔掉,既浪费钱又浪费菜。这些现象确实令人痛心。

为了省吃俭用,我和父母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每餐都把碗里的米粒洗干净;出去吃饭,爸爸妈妈从不铺张浪费,能吃多少吃多少。有一次我妈看到我吃的这么干净,半开玩笑地说:“今天我儿子的碗不用洗了。”我听着,心里很高兴。

我们必须珍惜食物,不要浪费食物,因为浪费食物就是浪费农民叔叔的努力,浪费食物就是浪费农民叔叔的劳动成果。

啊!只要大家节约粮食,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资源,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第7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一滴滴晶莹的汗珠,一棵棵丰收的水稻,一碗碗喷香的米饭,构成了我脑海中一幅难忘的画面。

我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非常宠爱我,总会把好吃的留给我。记得小时候,我吃饭经常挑三拣四的,看到不爱吃的,不喜欢的菜连闻都不闻,吃到不合口味的饭菜也都吐掉。爸爸无可奈何,于是在农忙时节,就把我带到乡下外婆那儿帮忙干活。

在乡下,我被爸爸抓到田里帮忙,我想:秧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把秧苗插到田里就可以了,爸爸太小看我了。于是,我拿了一大把秧苗,模仿外婆的样子插起秧来。可以不过一会儿,我就发现我错了,本以为胸有成竹的事做起来却是那么难的。一开始我插的秧苗不够深,秧苗都在水里浮起来了,然后我在用力插一把,这时整个秧苗又都沉了下去,就这样来回几遍都没成功。可着爸爸在旁边看戏的模样,我不甘心,于是再次小心翼翼地把秧苗放下去,终于稳了!我高兴地沾沾自喜可着爸爸,可再看看外婆,她已经差不多插好一半田的地方了,这时我不禁有点崩溃的感觉。

时间过的好慢,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太阳晒得我满脸通红、满身大汗,我感觉全身都散架了,又累又酸。当我转身看到我劳累了大半天才插一小块地的秧苗,我仿佛听见秧苗们嘲笑我的声音了。我不禁想:农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说插秧苗只是其中一步,插完秧苗以后还要不断地灌溉、锄草、施肥、除虫,最后收割后经过加工能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粮食。

这时,身上的劳累让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农民伯伯手上的老茧,黑黝黝的皮肤,那是长期劳作形成的,我这忙碌半天就感到那么辛苦了,农民伯伯他们长期劳作难道就不累吗?难道就不苦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到我曾经是如此挑食,曾经是如此浪费食物,我的心里酸溜溜的,为我以前浪费食物的行为,感到内疚极了!

2020年疫情期间,当我们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宅在家时,是足够的粮食才能让我们度过艰难的抗疫时期,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吧!让我们都成为珍惜粮食的模范吧!

第8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我是粮食战线上的一名新兵,20xx年调入新单位。在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安排下,我和同志们一起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业务技能学习。重点学习了《粮食行政执法实用手册》上下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三本书,在学习中,我作了读书笔记,并就一些疑难问题请教了单位的老同志,然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粮食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目前的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定。逐步理解和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关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的行政执法职能。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认真落实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国家粮食调控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在《粮食行政执法实用手册》一书中,我主要学习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基础理论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实务两大块内容以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依据。通过第一篇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什么叫行政执法(包括行政执法的特征及种类以及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什么是行政执法的主体以及行政执法的特征和种类。接着我们又学习了行政执法的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行政执法监督(层级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通过第二篇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程序,明确了我们粮食行政职能部门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两个抓手,一是执行宏观调控的载体,包括企业和市场。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包括发挥载体调控作用的机制和市场监管的机制。认识到新时期做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意义有以下五点:

一、维护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国家粮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四、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五、检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政策效果和反馈完善政策的建议。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我愿和同事们一道继续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行政执法技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下一步尽快的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9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从未过时,在米粒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人踏入小学阶段学的第一首诗便是《悯农》,字里行间都在告诉人们不能浪费粮食。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宋代朱柏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到明代薛瑄的“节俭朴素,人之美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节俭”二字一以贯之,代代相传,从未过时。

居安思危,在米粒里。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饿得啃树叶树皮,哪里还有粮食可浪费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费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愁温饱的情况下很多人渐渐忘却了粮食的珍贵。据央视报道,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作为人口大国,任何个人小事乘以14亿,都是关乎安危的国之大事。“饱时不忘饿时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对于粮食安全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仓廪足也应居安思危。

达成共识,在米粒里。节约粮食绝不是一句标语,一句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除了需要广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外,还应该从法制层面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应不断完善立法,强化监管,扎紧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笼子,让人们从“不敢浪费”“不能浪费”,逐步形成“不想浪费”的良好风尚,真正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国民共识。

米粒虽小,却关乎文明,关乎安危,关乎发展。珍重每一粒米,从这一刻开始。

第10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美德,尤其是我们学生最需要去培养的。这一次就我学校要求学生节约粮食来谈谈我的体会。

这次学校没有要求我们节约粮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处浪费的行为,尤其是食堂吃饭浪费的最多。都说粮食得之不易,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学校对我要节约粮食的要求,大概还会继续浪费很多的粮食。以往在食堂吃饭的同学,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会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盘,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所以说说的简单,做起来难得多。

这次学校在食堂内贴了很多的关于节约粮食的标语,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嘱了的。在通知我们要节约后,我们在食堂打饭,阿姨都会跟我们说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饭菜,不够再去向她添加。实际上这措施是不好实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权益被侵犯了,会觉得学校是故意不让他们吃饭似的。因此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包括自己也按照学校要求去做的时候,是有些不习惯的。但是于我来说,其实还算好的额,毕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给我大一点,刚刚好,只是有一点不太习惯这样而已。

在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除了前期大家很难适应后,后面同学们也都努力去适应了,开始知道要去节约粮食,也懂得节约的好处了。毕竟当他们没有吃饱的时候,阿姨是会再给他们添饭的,完全不会影响他们的温饱。只是大家原来都习惯了浪费,还没有把节约意识建立起来,因而没有办法短期内得到适应。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应学校这个要求去做,浪费的现象还是得到了缓解的,没有像以前那样严重。虽然还是会有,但是不可避免,毕竟实施的时间不长,那些为了告诫对大家不要浪费粮食的标语还没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这种意识也就不强,还有待提升。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加长,大家一定会培养起这个习惯和意识,一定会配合学校做好节约粮食的行动,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节约。通过这样大的一个措施,也让我明白节约粮食是我们大家必须要去做到的,因为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它告诉我们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养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坏习惯,这就助长了大家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中午,我和妈妈在一家饭馆吃饭,我们点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两个人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们拿着菜单一下子点了十几道菜,没一会儿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摆满了饭菜。看见这一幕,我惊呆了,心想:这么多菜能吃完吗?不会是大胃王吧?但是,他们竟然没吃几口,把钱一交就走了。满满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务员给倒了,真可惜!

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浪费粮食就像给白纸上抹上了黑点,而珍惜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1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珍惜粮食是人人都要做到的,在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可是知道了却做不到。你们有想过粮食是哪来的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魔术师变出来的?这些都不是,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肉类也是他们辛辛苦苦养出来的。

有些孩子吃饭总是挑三拣四的,一点青菜也不吃,只吃肉,这样不但会对自己身体不好,也会浪费粮食。还有些孩子在吃饭时,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吃饭,还有时候趁妈妈不在的时候把饭倒掉。我小时候不懂什么叫珍惜,我吃饭时总是吃到一半就不要了,妈妈也总跟我说非洲人民吃不上饭的故事,可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直到我渐渐长大,懂得非洲人民的苦难,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还有许多人是吃不上饭的,妈妈说非洲人饥饿到只能吃土,可我还是不相信。直到我在电视上睇到,包括我们中国好多山区的孩子都食不上饭,这时才真正明白,粮食是多么可贵。后来,我再也不浪费粮食,我每天都坚持做到光碗行动,不剩一粒在碗里。

珍惜粮食,人人有责!就算你遇到自己不爱吃的菜,也要坚持吃完。当你去别人家吃饭时,别人没有坚持吃完,你也要告诉他不可以浪费粮食。每一粒米,每一道菜,每一块肉,都是农民为我们而做,他们留下的一滴汗水都是可贵的,你们必须记住: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必须怜惜它。今天,开启我们的光碗行动。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12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居家“六神”所处的方位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六神。学习了本堂课后对节约粮食有了新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节俭”,并且把“节俭”与“勤劳”经常并列作为一种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如今,正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化建设时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应该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勤俭刻苦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如此,对家庭和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扬节俭的精神,崇俭朴戒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维护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节约一粒粮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一粒福报,反之,每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在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报;浪费粮食是一种败德,是恶行。人还要有颗悲悯之心。当我们吃饱穿暖的时候,还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钟会有一个儿童被饿死,有10亿人正在挨饿,全球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第13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心得体会

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

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现在的人太浪费了,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了一个东西再买,再买的东西就故意弄坏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再浪费东西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