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教学反思
《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虽说此歌短小精悍,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如:认识吉他、提琴、法国号三种乐器,并了解音色;感受歌曲旋律起伏的特点。但同时也有一定难度,表现为速度快、后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和弱起节拍,学生在演唱时不容易找准强拍和出现吐字不清楚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首先选择了一首具有明显旋律起伏的特点的美国乐曲《库乞乞》作为本节课律动音乐,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乐曲波浪行、上行的特点,同时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接着导入本课,聆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并让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复听歌曲,并提出问题:“歌曲中演唱了哪三种乐器?”可以说,不出示曲谱让学生倾听并找到答案是我在本次较严重一次大胆的尝试,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同学们个个很认真,而且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很快找到答案。
有了同学们默契的配合,本课教学更加顺畅了,认识了乐器,了解了音色,知道了演奏姿势,更重要是通过:“beng、di、du”的模唱加深了同学们对乐器音色的印象,通过读词解决了弱起节拍这一难点,并在老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学生学会了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砰砰砰”。
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再次聆听会有进一步的感受,我又让学生拿起手和我一起画旋律线,用动作表现,为歌曲表演做了进一步的铺垫。在学唱歌曲时,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演唱方法,而且情绪高涨,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次教学尝试是比较成功的,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教学理念。但也有不足之处:模仿乐器姿势的动作可以加在歌表演中,读附点音符不准确时,应用专业术语告诉学生附点音符应读得稍长,因为平时接触过,学生会很快读准确。
通过这一次教研课,我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有了进一步的领悟,理解到音乐不仅是唱和跳的结合,也是开拓和发展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积累,努力为学生上出一堂真正的好课。
第2篇:家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通信连万家》一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一个主题教学内容。教学中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品德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主题单元教学意识
要做到准确定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教学设计,内容修改了多次,走了很多弯路。回头看看,都源于自己对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的模糊,缺乏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就容易把单元内的几课内容上混淆。最后,在自己对教材的反复理解下,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现代通信方式及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本课分两个课时上,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懂得并遵守通行的基本礼貌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主题单元教学意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还学生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
课前布置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并通过谈谈“你和家人曾用过哪些通信方式,给你们带来哪些方便?”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调查的生活信息,教师与学生一道谈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通信事例、故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交谈中认识到了一些通信方式的独有特点,这也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奠定了基础。这些来源于孩子们家庭的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通信方便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构建活动化的品德课堂,还学生一个体验成长的活动舞台
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是用不同的信使来传递的,不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区分,而是设计了“给不同的通信方式找到自己的家”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为了感受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设计了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与妈妈用手机通话,现场拨打114咨询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体验通信方便生活;为了让学生了解通信特点并能合适的选择通信方式解决问题,就设计了猜一猜,选一选,演一演的活动环节,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孩子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第3篇:家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各个方面向幼儿介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幼儿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不是很了解,只有个别孩子知道我们有55个民族,但他们是少数民族却只知甚少。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我将挂图中出现的少数民族的资料都整理了出来,因为幼儿的前期经验很少,对于不同民族的服饰只能发现颜色以及长短方面的不同,幼儿能表达的东西很少,大多数都是在听老师的讲述,为了引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我特意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了解的少数民族,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来说说他们的服饰、他们的民俗,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比较想说,也很爱听我对少数民族的介绍。了解了几个民族后,为了巩固这些所学,我就又组织了一次小小的比赛,我说出民族的特色,请孩子们猜民族,孩子们的兴趣就高涨了起来,然后又进行了我说少数民族,请孩子们说他们的特色,比比谁说得多。一个活动下来,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最吸引孩子的是新疆维吾尔族和傣族和回族。最后环节处理得不好,因为谈话类的活动时间长了之后,孩子们的兴趣就逐渐变淡,我就匆匆收场了,这个环节应该把教室里的民族服饰利用起来,老师穿上这套民族服饰,和孩子们跳一段藏族的舞蹈。
我日后在上这类活动时,应该多给孩子前期的欣赏,可以看些视频,或则收集些图片,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课后我布置了一些口头作业,作为一个课后延伸,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在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多看看关于少数民族的电视,比如西藏台的频道就有介绍西藏的风俗的,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他们的风俗,让孩子们喜欢少数民族,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4篇:家教学反思
本节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明显。有一下几点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利用孩子喜爱游戏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2、科学性: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本次活动中教师确定游戏的内容,玩什么,怎样玩,并非单一的规定孩子“一二三,齐步走。”这样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生活环境的人事景物。在侧重游戏的同时,兼顾到了对说唱游戏的影响,相互依附,科学共进。
3、教育性:本次活动中,对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艺术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另外,在本次教学中,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等特征。
二、不足:
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本次活动在学生个体发展教育方面关注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总之,新《课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学科综合促进学科协调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只要我们善动脑筋,勇于创新,就一定能用成功的教学收获教学的成功。
第5篇:家教学反思
《小鸟的家》是二年级的一课,教材的教学建议是画有树和小鸟的画,或者制作树和小鸟的平贴画和手工制品。介于公开课四十分钟内需要达成的效果,和一年级已经学过《各种各样的树》,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画小鸟,和营造和谐家园氛围。旨在让学生学会画各种各样动态和形态的小鸟,通过小组合作营造有特点的家的氛围。整个课堂完成之后我总结反思自己的几个亮优点和不足。
优点一:课前准备充足
这一课的课前准备确实花了我很多的心血。备课和制作PPT花费了我两天时间。教具的准备花费了一天三晚的时间。从三棵一米二高的各种形态的树。到小鸟的家课题卡通的设计和着色。主线小主人“小美”的制作。充足的课前准备使整个课堂流畅而不失主线。从“小鸟想家园——小鸟找家园——小鸟找朋友——小鸟穿花衣——小鸟办舞会”仿佛讲一个故事的完成。事先制作的大树和小美卡通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优点二:学技能,重表达
这一课的技能学习在小鸟形态的学习,情感上是培养学生爱护家园的意识。通过“小鸟,小鸟快出来"的游戏和各种小鸟图片视频的欣赏,学生学习了小鸟的形态变化和画法。在小鸟穿花衣的环境,巩固学习了涂颜色的旧知识。在办舞会,夸家园的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完成自己小组的家园,重在表达和介绍自己小组的家园。让孩子不仅会画,还会说,达成情感和行动的统一。调动热爱家园的情感。
不足一:语言表达环节的效果欠好。
虽然预想着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小组的家园,也经过一些引导,但是学生可能平时没有”说画“这个习惯。以致语言表达自己组的作品环境不够理想。下次还是要事情多加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引导。也希望自己能在平时中多加注重”说画“的教学。
不足二:时间把握不够合理。
预先的设定是办舞会的时间为8分钟,结果课堂中却时间没把握好,以致办舞会环节时间不够。
不足三:音乐准备上不够合适。
在学生作画的`时间里,我本准备放一些音乐,让学生更加愉悦的画画。但是当时的音乐选着过于激烈,学生过于兴奋。下次在音乐选择上应该更加重视是否合适。
一节公开课,凝聚了很多的心血,虽然希望自己的心血完美。但是不足才是自己进步的催化剂,每一次的不足,每一步的改变,每一天的成长。我们一直在越来越好的路上。
第6篇:家教学反思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在读中激趣,在想象中驰骋,让学生在朗读、说话、唱歌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
优美的画面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我让学生看蓝天白云图、树林小鸟图、小河鱼儿图,让学生想象练习说话“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分别在家里干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白云在家里悠闲地散步;小鸟在家里欢快地唱歌;鱼儿在家里和伙伴们做游戏;种子在家里和蚯蚓说悄悄话……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乐,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为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做好情感准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堂上,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朗读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因而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唱一唱《娃哈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上我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如:我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另外还出示了沙漠、海底、草原、夜空等让学生尽情想象他们分别是谁的家,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更积淀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家的温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乐,从而使学生不仅体会了诗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熏陶,学习效果较好。
第7篇:家教学反思
《草原就是我的家》这是一首内蒙古短调民歌。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整齐,使得歌词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地挚爱之情。这首歌曲主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结合蒙古族大草原的广阔无边,唱出歌曲欢快的情绪,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用歌表演的方式表现蒙古族人民的豪爽,并唱出旋律的豪放、雄壮有力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反复聆听、跟琴学唱,孩子们很快就能演唱这首歌曲了,接着我让孩子们用快、慢两种速度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快速的热情、活泼,慢速的辽阔、悠扬的不同特点,更好的感受、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本节课最值得一说的是歌表演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几个人一组上台表演,孩子表现的都非常好,不仅唱出了豪放、雄壮有力的声音,动作也有模有样,还有的同学竟然在“骑上了我的小红马,挥动鞭儿唱起歌”时一边挥动鞭子,一边跳了起来,还真有骑马时的状态,这节课孩子们看上去都很开心,教学效果也不错!
今后的课堂上,我们要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编,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8篇:家教学反思
播放了《匈牙利舞曲》让学生欣赏,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用线条来表示图谱,而且不同情绪的音乐采用不同的线条。在听之前提问学生了乐曲各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接着还让学生分段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第一部分让学生跟着老师听着音乐画旋律线,感受乐曲情绪,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用动作表示,并对两部分进行对比,找出这两部分不同的情绪如何对比,第三部分让学生聆听话旋律线,说说这部分与那一部分相同,最后在介绍舞曲的名称、作者和舞曲的结构。最后才引出本节课学唱的新歌《我是小音乐家》。这部分的教学老师能调动起学生欣赏舞曲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使学生能很认真投入的跟着做律动。
但作为副课内容,这里占用的时间太长,差不多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去讲述分析《匈牙利舞曲》,导致主次部分。
在学唱《我是小音乐家》时,通过过关游戏,将本课的难点解决,但是在忘记提醒学生弱起小节如何衔接,导致学生在演唱这个乐句时衔接不够自然。教授歌曲时没有用教唱的方式,而采用了听唱法,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歌曲,在每次听赏歌曲的时候,我都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去听歌曲,不让学生盲目的去听,这样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难点解决上我用过关游戏来吸引学生,将难点解决,并及时进行表扬。
但在上课是由于前欣赏部分用时太多,导致后面主要内容时间不够,在随琴演唱的时候,钢琴伴奏的速度比较快,学生很难唱好歌曲,应该开始时把速度稍微放慢些,等学生对歌曲唱熟悉后再回到原来稍快的速度演唱。
第9篇: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新教材第二册的内容,它涉及到“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教学目标是: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乐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的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是:掌握房屋基本特点,画自己的家。
教学难点:相互协作,辨别方向,画出家与学校的方位图。
看起来学习内容比较复杂,故我将学习重点分解,采用逐个击破的方法。教学活动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解决房屋的基本画法问题;第二部分解决辨别方向合理布局的问题。学习方式第一部分采用个体独立完成作业;第二部分采用集体协作完成作业。整体上采用先分工后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展示个体的魅力,又感受合作成功的乐趣。
一上课,我就利用课题吸引孩子们,(因为讲的是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合作中去体验,大胆创造。尤其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都掌握得很好!一幢幢楼房画得都各有特色,既美观又精致。有些小朋友还画得十分细致呢,就连房屋中的摆设也透过窗户画了出来,还画得有模有样咧。课堂上,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我的启发下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有两位小朋友住在一幢楼的不同楼层,他们会合作画出楼房,在各自住的楼层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和花纹,以便区别。有位小朋友家离学校较远,无法辨识出来,我就要求孩子在上学路上找一处大家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以它为标准,孩子很快辨识出家的方位……
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体验、创造,不仅学会了画各式房屋,还学会了怎样辨识方向,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结束了这一课的学习。
第10篇:家教学反思
《家》是一首诗歌,一听课题就有温馨、美好的感觉。全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蒙古、维吾尔、藏、傣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表达了各民族同胞幸福、快乐的生活,揭示了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童是一家这一主题。课文重点写了四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前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说一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再学习本课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再利用多媒体视屏把学生带入他们美丽的家乡去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真实的体会到虽然风俗不同、地域不同,但是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他们都生活的自由自在非常的幸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心中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向往。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交往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个大家庭里才能和睦相处,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11篇:家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本课题活动内容有:家庭成员介绍、亲情游戏、家中快乐事、家庭照片展等。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生活中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事情,而且在教材中这些内容都是用孩子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卡通画、真实生活照片等方式来呈现的,学生感兴趣,乐于走进文本,更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对本课活动设计了“我的小相册——家庭小档案——亲情对对碰——成长的摇篮——甜蜜的回忆——亲热——家人——欢乐大舞台”七个活动。目的是变说教为有趣的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家庭介绍、亲情游戏、述说家中乐事、歌舞表演等方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并让其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受,完成本课题活动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设计的7个活动划分为“了解我家——我说我家——我爱我家——夸夸我家”四个教学板块。
一、欣赏相册、了解我家。在优美的歌声中,一边欣赏家人照片一边回忆家庭的快乐和温馨,为幼儿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二、交流介绍、我爱我家。在了解文中范图的基础上,同伴相互介绍家人情况,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亲情互动、我爱我家。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找妈妈”、“心有灵犀”、“我做你猜”三个游戏,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深情表白,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时无比快乐和幸福的。
四、激情畅谈、夸夸我家。第一、让孩子相互畅谈、共同分享快乐。第二、家长和孩子共同布置“亲热一家人”展板,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按照“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的教育理念,整个活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孩子道德的自我构建,促使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本课以“我的家”为入口,安排了“了解我家——我说我家——我爱我家——夸夸我家”四个教学板块,旨在遵循幼儿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学通过对家庭情况的介绍、家庭生活的甜蜜回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亲情游戏、歌舞表演等活动,让孩子初步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以及家庭生活的和睦与温馨。教师注重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使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为教育孩子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12篇:家教学反思
《小鸡的一家》教学反思《小鸡的一家》是小学音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浸润在新教材的滋润中,我在此次课的准备中对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1、教学设计力求新意,教学环节力求扎扎实实我的教学梦想是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有趣的、专业的、全方位的音乐课堂,基于这个想法,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造这个多彩的课堂,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扎扎实实的做好课堂常规和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打个比方,就像溜冰一样,如果基本的都做不好,谈什么花样滑冰?盲目的冒险,只会摔的很惨。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是用轻巧的声音唱好闭口音“叽”,于是,我结合之前学过的开口音“WO”和”GE”改变了一个发声练习曲,进行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练习,有趣生动,也把歌里三种形象的歌声都练习了,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在教唱的环节也是从扎实出发,把每一个重难点的练习都放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里,在“顺其自然”中解决每一个小问题,如果遇到不准确的地方就停下来及时纠正。使得学习的过程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在这个基础上,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歌词学生们就可以很快的自己学会了。
2丰富课堂,让学生体验一个五彩的课堂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好动、好奇、好模仿的,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把教学内容渗透到形式多样的各种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在创编形象的表演中,在小乐器的使用中,在同学们戴上头饰分组分角色的形象表演中,学生们都乐在其中,“玩“的不亦乐乎,也很好的完成了课堂任务。所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五彩课堂,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快乐的音乐课堂。
第13篇:家教学反思
我在《静物一家》这一课的教学中,“体验、探索、想象”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学生们通过亲手体验静物的摆放,激发了学生对静物画的热爱之情,激起了学习兴趣。总结出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课堂里巧妙的将欣赏静物,寻找静物,摆放静物,表现静物融合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发现身边的物品,过度到体会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必须的物品,整个过程比较连贯而自然。另一个特点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观察,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己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表现方面,学生就是美的创造者,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开发去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第14篇: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的散文。通过第二单元的教学,相对前面两课的说明文,我发现学生最喜欢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情绪也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这篇课文通篇作者都在不停地发问,以问题与思索为主线,询问蝴蝶在雨天到底躲在哪里,非常真切的表达出作者关爱、怜惜幼小生灵的情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是充满了爱心和童心的,这种情感也容易被学生接收到而产生同理心,这大概是学生喜欢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吧。
在教学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有几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紧扣问题。在课程导入时,我展示了麻雀、青鸟、蜜蜂、蜻蜓等鸟类和昆虫的家或巢穴的图片,以“大自然中很多生灵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累了困了,下雨了刮风了都可以回家,那么蝴蝶有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何为蝴蝶感到着急,他又为蝴蝶的家设想了哪些地方,最终有没有找到蝴蝶的家呢。这样带着一个个的问题去深入的品读课文,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去感受到作者越来越着急的心情。
不足之处: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比较欠缺,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太好,有时要将一个大问题拆分为几个小问题去讲解。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在于“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能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需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发掘和探索的能力。
二是在欣赏品鉴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语句带领学生去理解和想象。例如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蝴蝶身体特点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讲述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何特别担心雨天时的蝴蝶,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就能发现其中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创设情境,去想象柔弱的蝴蝶能不能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
不足之处:学生对课本描述出来的画面能进行合理想象,但是作者没有明显描述出的或者留给学生思考拓展空间的场景,学生的想象还不是很理想。例如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听到小女孩的话后,仍然是不放心,讲到“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对作者说一说下雨天蝴蝶藏身的地方,不少学生说的仍旧是作者提到的那几处地方,拓展延伸的目的没能达到。
三是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觉得散文比说明文更难以把握核心要素。如何在讲解时体现出散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要通过反复诵读、朗读、默读、自读等读课文的方式去深入领悟,但在这节略读课上,反复朗读没有做的很好,朗读空间和时间有限,造成有些学生没能够全面的去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同时散文还需要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带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精炼到位,优美动听是我要努力琢磨的方向。
通过近一段的学习和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上好语文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从一个字词的讲解到课文内容的深入剖析,从课堂总结到延伸练笔,都需要教师的真功夫。我要多向前辈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对课文内容的独到解读,对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
第15篇:家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内蒙古短调民歌。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整齐,使得歌词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地挚爱之情。这首歌曲主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结合蒙古族大草原的广阔无边,唱出歌曲欢快的情绪,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用歌表演的方式表现蒙古族人民的豪爽,并唱出旋律的豪放、雄壮有力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通过多听、跟琴学唱,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接着让孩子们用快、慢两种速度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快速的热情、活泼,慢速的辽阔、悠扬的不同特点,更好的感受、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歌表演环节,让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几个人一组上台表演,两个班孩子都非常好,一班的王晨贺那组,不仅唱出了豪放、雄壮有力的声音,动作也有模有样,二班的孔泽群同学竟然在“骑上了我的小红马,挥动鞭儿唱起歌”时一边挥动鞭子,一边跳了起来,还真有骑马时的状态,这堂课孩子们看上去都很开心,看来,孩子真的是需要用心激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