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2:58:53

第1篇:《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反思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是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的第二个主题。这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而本主题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的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当代的学生,独生子女占据多数,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平时过着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别人对他所做的都是应该的。顾于此,要让这班“小皇帝”知道是别人付出辛劳,他才能有美好的生活,从而尊重劳动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再结合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充分感知,强调实践和体验。我先从一个搞笑的视频引入,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着马上提问:是谁付出了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知道了一个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却是摄影师、编辑、化妆师、灯光师、配音演员等一大群电视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接着,我再进一步引入提问:除了这些电视工作者外,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为我们提供服务呢?然后让同学们打开书66和67页看看,初步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抢答游戏:大屏幕出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让学生抢答。这一环节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劳动者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和美。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走进校园,了解劳动者工作。我让学生先从身边最熟悉的劳动者说起,利用视频(对老师的采访)、图片(校工阿姨、校警)把老师、校工阿姨、校警平时的工作再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这些人,同学们每天都接触,而他们的工作却被大家所忽略。接着第三环节:走向社会,体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我设计了两个体验活动:一分半钟交警的动作模仿和搬米。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各个岗位的劳动者的辛苦,从而产生尊重的情感。接着让同学们给所有的劳动者送上一首诗《劳动之歌》,进一步加强了尊重劳动者的感情。

教学的第四环节:假如生活中没有他们。学生以想象画画出了假如生活中没有了那些劳动者会是怎样,从认知上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再通过小品表演《假如没有设计师》、《假如没有理发师》和几组学生课前拍摄的照片,让学生再从理性上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真的是不能没有了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此时,我再让学生把对劳动者的感激话写在心形的卡片上,再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最后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在轻快的歌声中结束课程。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课前的目标,学生从认为别人为他付出是应该的到知道别人的劳动,从而尊重劳动者。这节课之所以能达到目标,我认为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和让让学生深入的体验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锻炼,我们的“小皇帝”才能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第2篇:《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反思

本人所执教的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 我、 他》。本单元的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

本次教学活动是以“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需要”为基本设计理念,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体验社会。

综合以上目标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从汇报课前调查结果入手,说说他们调查的内容,重点交流一下对各行业职业者的感受。让学生初识课题中说的“他们”。接着通过“如果没有他们”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劳动者的艰辛,产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热爱劳动者的美好情感;通过播放灾区各种职业人们的劳动,更增强了学生对各种职业的尊重之情。最后课堂在歌曲《感恩的心》中让学生写下对劳动者的敬意,并贴在黑板上的心形图案上。

下面,谈谈自己在执教后的感受和反思: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标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关注自身生活,还要关注自身以外的生活。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采访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工作的时间、内容和辛酸等。让学生关注社会使学生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明白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他们的劳动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尊重并感谢普通劳动者能发现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劳动者。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帮助自己学习的能力。

2.感受劳动者对我们的重要性

学生感悟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是活动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真正触及心灵与灵魂,在整个活动中,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画面入手,想象生活中没有他们,世界将变成怎样?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人物与职业入手,正面体验感悟:假如没有身边的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各个行业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假设,由点到面,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与性质,明白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热爱他们、尊重他们的情感。接着,再交流填写的信息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的理由。同时以“接龙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真正体会和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这样使学生从感知到感悟,使心灵进行一种飞跃。

3.爱心延续,情感得到升华。

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劳动者说的话通过说一说,写爱心卡,贴心形图等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激之情。在课后延伸活动,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爱心贺卡的操作实践,再次体验尊重劳动者及懂得感激从事各个行业的劳动者。采用多形式感谢他们,使学生真挚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本人还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三年级学生的调查能力还比较欠缺,如布置课前学生调查采访身边的劳动者时,教师要明确任务,给他们多一点提示,多一点引导。而且要明确户外活动时安全的重要性。学生有明确的任务就会更关注身边更多的劳动者,让调查的内容更深入,更广泛。只有深入调查了才有深刻的体会,在班里交流时才会有更多的话要说,才会说得更精彩更深刻。再如在各项活动中都有感悟劳动者对我们的重要性,但如果搜集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进一步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那么学生更自然地产生热爱他们、尊重他们的情感,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第3篇:《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反思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其中一个主题,主要内容是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从学校——社区——社会,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劳动者作为学生了解的对象,从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身边的劳动者,知道有哪些人为大家服务,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从事例中帮助学生感悟我们的一切离不开各行的人。在教学活动中,从课前指导学生去搜集调查、关注生活中的服务者到课上去调查采访校内为我们服务的人们,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把校内外的教育环境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形成道德观和价值观。

执教者关老师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课堂内容充,实课堂气氛轻松,活动形式多样,条理清晰。这节课在教学上共有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第一个环节,通过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劳动者及他们的劳动。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第二个环节,走进校园,了解劳动者的工作。教师运用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给学生直观了解自己身边的老师、校工阿姨、叔叔等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初步激发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激之情。第三个环节,走近社区,体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该环节以体验活动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体验交警指挥道路交通、搬运工等劳动,感受不同行业工作的辛苦,从而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感谢之情。课堂上学生活跃的交流、汇报使学生对劳动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感悟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第四个环节,走向社会,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教师采用写心意卡的形式感谢我们生活中的劳动者,使学生对劳动者尊重的真挚情感得到升华。第五个环节,适度延伸,拓展践行。教师将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了起来,从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实现道德的内化从而体验生活的意义,过有德性的生活。

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开心,领悟得透切。

第4篇:《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