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自我评价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16 18:07:55

第1篇:故事自我评价

很多的时候都需要我们自我认识和进行自我评价,但是有很多同学对自我认识不深,导致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评价,下面讲两个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让童鞋们加深认识。

凯勒丰是苏格拉底相知极深的朋友。有一天,他特意跑到特尔斐神庙,向神请教一个问题:世上到底还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神谕曰: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了。凯勒丰高兴地向苏格拉底展示了神谕的内容,可是他从苏格拉底脸上看到的却是迷茫和不安。苏格拉底不认为他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于是,苏格拉底要寻找一位智慧声誉过于他的人,以反证神谕的不成立。他首先找到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识渊博自居,和苏格拉底侃侃而谈。苏格拉底从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为是其实无知的真相,他想,这个人虽然不知道善与美,却自以为是无所不知,我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看来我似乎比他聪明一点。苏格拉底一一寻访以智慧而著称的人,结果发现,名位最高的人,几乎是最缺乏智慧的,名位较低的人相反有更多的学识。苏格拉底还不满足,依然继续着他的证明。他找到了一位诗人,发现诗人作诗是出于天赋,而诗人自以为能写几句歪诗便目空一切。接下来,苏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请教。想不到工匠竟在重蹈诗人的覆辙,因一技在手便以为无所不能,这种狂妄反而消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最终,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神并非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而是以此警醒世人——你们之中,惟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最有智慧,因为他自知其无知。心灵感悟:“认识你自己”,这句镂刻在特尔斐神庙上的名言,曾赋予了苏格拉底一种深沉的智慧目光。而今,苏格拉底的证明则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许多时候,认识自己,或者认识真理,都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第2篇:故事自我评价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冯梦龙。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一切外在的评价将作为自己下一个人生的参考标准。老人们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所谓的面子,是大多数国人都追求的。别人如果给予肯定的、赞美的、夸奖的,便会喜上眉梢,趾高气扬;倘若别人给予的是否定的、讽刺的、批评的,就会灰心丧气,郁闷寡欢。不能够保持自我,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很多人当下的现状。

总有人欣赏你,就算你是一株草

中国人一直教育子女要做人上人,不要做普通人。所以让很多人长大之后希望自己被人赏识,但又迫于自己的才能很难做到人上人。这样导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自己,自暴自弃,甚至有的人不堪重负和期望,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选择自杀逃避。

翻开美国《独立宣言》最先看到的就是“人人生而平等”的语句,每个生命都有它自己专属的价值,而不因为别人的夸赞或贬低而改变。人人平等,笔者认为并不是指社会地位、财富指数,而是指人自己的生命价值。你是工程师就会设计图纸;你是小说家你就会写作;你是老师就会传道授业;你是建筑工人就会建造摩天大楼……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被误导,曲解,工程师比老师厉害,小说家比建筑工人厉害。其实不是!他们的生命价值都是一样的,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因为你会发现,如果工程师设计了图纸没有建筑工人就不会出现高楼大厦,如果没有老师传道授业或许那个小说家连字都不认识,这都是有可能的。

你行走在这个世上,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自己,总有人会欣赏你,哪怕你是一株草!

别人不了解你,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当下的社会比较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按耐不了性子,渐渐地也就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别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就操纵了人的喜怒哀乐。很常见的就是年轻人处理事情的时候,容不得他人的指指点点,否则就脾气火大。这些都是缺少自我肯定的表现。你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怎么让别人去肯定你呢?

人应该有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也了解自己的短处。不要一味地被外界的评论扰乱了自己的方向。别人不了解你,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对待别人的毁谤、称赞,要理性地去感知和接受,不要用别人的评价当做自己的行为方向,你的价值不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有所改变。鸟知道如何飞,鱼知道如何游,它们彼此评价着对方,却自始至终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向。

让自己活得轻松点,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评价

以前,有一个老师对我说,别人说你写得太差,或许是因为他要求得太高,在其他人的眼中你写得也许会好很多。人来到这个世上,会听到很多很多人评论自己的话,如果你全都较真地对待,你只会活得太累。想要让自己活得轻松点,就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评价。这让我想起两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问另一个和尚:“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另一个和尚就告诉他:“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两个和尚就是唐代的大师寒山与拾得。

之前不是很理会,后来明白原来人生来有嘴有耳,嘴主要是用来吃饭的,耳朵是用来听的。你会听到很多让你吃不下饭的话,可最后你还是吃了。有人的地方就会道说是非,别人议论你,评价你,你若太在意就有可能走偏自己的路。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得到别人几句评论的话,如果那样的话,活得该有多累?

所以,人要有自我,自知,自助,不要也无需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