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演讲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7 19:00:41

第1篇:孝道演讲稿

从小父母就经常跟我说,你长大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管你有多好,多伟大,但是如果你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那你就不会被尊重,但是只要你有道德,不管你有多卑微,人家还是会尊重你的。从那以后,我就牢牢记住了父母的话。

有一次,我去姨妈家玩,在那里看了一本书——《二十四孝》。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孝子的孝道故事。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性格好学高尚。他们大多又老又小,还很穷。看到这个不禁想起了自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心!

那天,于老师给我们看了最美孝顺青年的颁奖仪式。我和妈妈看的时候都哭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弟弟妹妹,他们用勤劳稚嫩的双手扛起给奶奶买药的大梁。他们平时一分钱都不花,只好省着给奶奶买药。奶奶好了,他们就放心了。他们通常会把剩下的一小部分买药买菜的钱,一大部分带回家给奶奶。每天一大早,弟弟妹妹就早起上山采茶,掰玉米,然后在市场上卖。因为当时茶叶市场不好,弟弟妹妹只卖了两元。但是两个孩子还是很开心,因为他们终于拿到钱了。他们勤劳的兄弟姐妹总是对世界乐观。

听完这些故事,我才知道父母的话真的很珍贵,没有一句包含他们的人生经历。最后,我悟出了一句话: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让我们一起做孝顺有道德的人吧!

第2篇:孝道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存慈孝,快乐成长。

慈孝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心存慈念,默默前行,是一种高尚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至高的厚德大爱。当生存与死亡仅在咫尺之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用自己的双腿挽救了幼嫩的生命,托起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谁能直言她的行为是为了奖赏?没有人,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是教师的本能,是她对学生的慈爱之心。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是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故事,如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在现代中国这样的孝行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中国自古是慈孝之都。慈,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做一个心存慈孝的人,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需要我们一生去不断学习的。

慈孝不仅仅是简单的两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人只有有了慈孝之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让我们都在慈孝中快乐成长。

万千众生中,我们的行为虽然微不足道。但慈孝之举就像一粒石子,虽然小,却在社会长河中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常关心家人方能关心国事,常怀慈孝之心方能治国!

心存慈孝,快乐成长!

谢谢大家!

第3篇:孝道演讲稿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为我做过不少事情,为我操劳;我也为妈妈做过事,比如:做饭、捶背、洗衣服、拎东西等等,但最使我快乐的还是做饭这件事了。

也就是今年的初三初四吧。妈妈躺在床上,张罗着滑雪的事,我心想:既然妈妈肯出钱带我去滑雪,我该怎么报答呢?洗衣服?可是现在没有要洗的衣服。捶背或在出去时拎东西?那样的回报太小了。那就做饭吧,做一个奇特的,给妈妈吃。对!就这么定了。

于是,我到了厨房里,开始做饭。

爸爸临上班时已经做了豆汁,那我就做一个饼吧。我拿出放面粉的袋子,在碗里倒了一些,加了点水,不停的搅拌,过了一会儿,弄成面糊了。我又在里面添上些被切碎的火腿肠、五香粉、盐、葱花,一起搅拌。搅拌均匀了,我便把锅打开了,没一会儿,锅热了,我便把面糊倒了进去,立即拿出鸡蛋,打碎后也放了进去,并摊平,又过了五分钟,终于做好了,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一个。

妈妈起来后,看见我做的饭,竖起大指,我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第4篇:孝道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没有。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会,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做,再说让人看见了多尴尬。其实,这些人想错了,万万全全想错了。孝心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它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现在,父母都还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顾,反而还需要父母花心思去关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气动了,你是否这时又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呢?或许还会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弃他们在马路上于不顾。其实呀,这些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他们是残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没有人性的,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良心,何谈什么孝心呢?

我们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让父母奔波劳碌;我们也不要为了家产,而让父母左右为难。我们现在都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向父母尽一分孝心呢?也许是一处毫宅,也许是一片转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尺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一万机的金钱,也许是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

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存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第5篇:孝道演讲稿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是看看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与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与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古**》: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待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呀,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那末,他对于常常悔过者是至赦的。

听,这是真主安拉的声音。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报答父母的恩情即便背着父母徒步朝觐往返七次,亦不能尽,所以,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呀!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第6篇:孝道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两个人会为了我们的成长而共度一生。

也许,我们太早知道了“享受”的含义,却忘记甚至忽略了“回报”的分量,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几乎都认为好成绩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这是真的,但是父母不愿意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从孩子手中接过一杯热茶;或者生日那天,在枕头上发现了孩子留下的温馨纸条;或者给孩子削完一个苹果,听到一句真诚的“谢谢”.

有时候想想就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学校,得到同学的一点点帮助,我会感激很久;在路上,一个陌生人对我微笑,我也会受宠若惊,回报以同样的微笑。然而,如果这一切发生在父母身上,我们可能会视而不见.“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天空比海洋还宽,人的心灵比天空还宽。”而父母有这样的心思,即使你犯了大错,他们依然爱你。

突然想起毕淑敏的文章《孝心无价》:“赶紧孝顺父母。也许是一座大厦,也许是一块砖,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天鹅,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条信息,也许是工作簿上的一个红五.但在孝道的天平上,他们是平等的。”

把孝心献给父母,从这一天开始。

谢谢大家!

第7篇:孝道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人之本分,是整个道德规范的核心。先讲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圣者,有一天带着他的学生去郊游,看到一堆白骨,他把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另一堆颜色比较灰暗。他告诉学生说,颜色比较灰暗的一堆白骨是女人的骨头。女人的骨头为什么会比较灰暗呢?原来当母亲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孩子的所有营养都必须通过母亲的血液中输送给胎儿,胎儿的成长需要大量的钙质,当胎儿的钙质不足时,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中渗透出来,因此生育过孩子的母亲的骨头颜色就变得比较灰暗了。

我们都会看到,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母亲会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腹中的胎儿。电脑不玩了,喜爱的运动不参加了,不想吃的食品要强迫自己吃,不想睡的时候要强迫自己睡;担心伤风感冒,生病了也不敢吃药,日渐雍肿和沉重的身体带来了行动的不便,漂亮的衣服也只能闲置在一边了。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了,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此时母亲的一只脚已经踏在了阎王殿的门槛上,生死相依哪!尽管如此,母亲还是牵挂着、祈祷着小儿能平安降生。经过生与死的挣扎,终于生出了孩子,知道小儿平安无事,母亲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孩子出生了,更大的辛苦从此开始了。有一对年轻的父母说过这样的话,怀胎的时候常常想赶快把孩子生出来,结果生出来之后,觉得很想把他放回去。怕孩子冻着、饿着,怕孩子生病,怕孩子营养不良…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陪着孩子熬夜,多少次的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更不要说由于孩子的降生使家务劳动的量成倍增加。

上学了,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择师、择居。从此天天早送晚接,为孩子的每一点的进步而高兴不已,为孩子的成绩不佳而焦虑不安。

儿女开始工作了,父母会牵挂起他的工作。看见子女受苦受累,父母就会心里不安,总是会想尽办法为子女分担,"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子女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即使父母活到了一百岁这种爱也不会褪色,"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所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即使你手足残缺,父母一样爱你、照顾你;不管子女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平民百姓还是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无私、博大、真诚、永恒、无微不至和富有牺牲精神,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下面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歌名叫《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啊,你如何报答太阳的伟大恩德呢?)。尽孝不仅仅是为了报父母恩(父母恩重难报啊!),更重要的是,孝道是整个道德体系的核心,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无论是伟人,名人他们都是尽守孝道,深怀孝心的。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祭母文》和朱德总司令的《母亲的回忆》到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名人,最基本的是他们首先具有孝心。只有具备起码的孝心;才可能有爱心,才可能有感恩之情。一个人具备了爱心和感恩之情,才可能有博大的胸怀;才可能有努力奋斗的动力。这样才有最起码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孝心都没有,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就不可能爱人、爱家、爱国,就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仁爱之心,这种人就会连狗都不如!这种人心中只会有自己,只会为自己而想;为自己而为。这样的人是没有立身之本的,一个连立身之本的能力都没有的人,是不可能成器大事的。如果他想有所为,必然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即使是小有成就,偶有成功,那也是暂时的。最终必然失败,分文不名,以致成为废物,被社会所唾弃。

各位同学,当一个人具备了孝心也就有了责任心,他就会谨言慎行。《弟子规》中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老师所期望的,比如学业好、品行好、身体好,努力去做到,父母、老师不希望有坏习惯,尽快把它去掉,这就是尽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努力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不叫父母担忧;不干违法乱纪、伤风败俗的事,不使父母蒙羞,这就是尽孝;努力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工作,尽快自强自立,这就是尽孝,……老师们,同学们,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同学都不缺乏一颗向善之心,有一些同学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孝道意识淡薄,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偏颇造成的,我们需要尽快补上孝道这一课,树起立身之本,筑起成功之基。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