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演讲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8 15:22:44

第1篇:正能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孙杨君,来自聚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演讲题目是《为教师的“正能量”正名》。

提到“正能量”一词,我想,很多人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都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模糊概念。为此,我专门去请教了一下“万能”的百度。其结果,却令我大跌眼镜。正能量一词,原本出自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之手,是电动力学的一个专用名词。

20xx年,世界级心理学家,理查德的专著,经李磊译名为《正能量》,原本用于物理学上的这一专用名词,瞬间便爆红网络,高居20xx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词汇之榜首。一时间掀起一股跟进、模仿、报道“正能量”的狂潮,一切可以贯之以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催人泪奔的、给予人力量的、给予人希望的各种主题的人或事,统统贴上“正能量”的标签,予以打包销售。

“正能量”一词已然跃升为一个充满了象征意义的符号,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给那些正在顶着来自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的现代人们,带来幸福的憧憬和希望,激励着他们走出眼前的困境,扬帆前行。今天,我想谈一谈教育队伍中的正能量,为教师的“正能量”正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教育系统正能量”,当看到这个命题后,着实让我有些头疼不已。因为,太多的关于教师的“负能量”包围着我们。打开“万能”的百度,输入“体罚”这一类的关键词,瞬间能跳出成千上万条相关的信息,令人目不睱接。猥亵学生、违规补课,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教师头上的美丽光环已然消失殆尽,原本“光辉”的职业,已近了“十恶不赦”的边缘。教师们更是怨声载道,“鸭梨山大”。原来在人前可骄傲地说:“我是教师”,现在,却不敢直视自己的职业,教师,都快成了“恶魔”的.代名词。以至于,学生给老师撑了一把伞,都会成“万众瞩目”的大事件。可大家忽略了一个事实,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有人犯错。为什么只有教师的“错”会被人津津乐道,而教师的善行,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却不常被人提及。在教师的队伍中,有过多少闪着光,发着热的“正能量”,你看得见吗?

5月12汶川大地震中,用自己羸弱的身躯,挡住坍塌下来的水泥板的瞿万容老师、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筑起生命之门的张米亚老师、舍身护生的谭千秋老师,不更应该值得我们去牢牢记住吗?“最美女老师”张丽莉,在汽车飞驰而来时,不顾自身安危,推开吓傻了的孩子,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轧至高位截肢,那张美丽的脸庞,不更应该深深烙在我们的心上么?如果说,这些事迹都太过悲壮,是时事造就的英雄壮举,那且看,扎根山村,培育乡村孩子34载寒暑的杨金元老师,坚守大山28载的“寸腰老师”宋志芳,与病魔顽强抗争,坚守乡村教育37载的张殿银老师。他们默默地承受着怎样的孤独煎熬和心酸,坚守着这样一份执着,他们的付出,难道不值得干着“高大上”的职业,吃着美食,开着小车的你们为之动容吗?他们的伟大,只因为他们很平凡。放眼看看,仔细找找,在我们身边,缺少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正能量”吗?我的一个同事,名叫唐大华,与其共事时,他已55岁,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为人爽朗和蔼,尤其关心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30多年的工作,为其攒下的是一身的病痛,不得已提前病退。原本可以享享清福的他,病退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场大病,便匆匆去了天堂;我的另一个同事,名叫龚海锋,教师队伍中的尖子,业务骨干。有一天,一头栽到讲台上,中风偏瘫,走路都成了问题,去年,在他还没到退休的年龄之时,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世界;我的恩师龚元甫,一直坚守乡村教育数十载,结下累累硕果,退休后不到一年,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正在劳作的土地里,永远辞别了人间。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积劳成疾,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远远地超出了他们所获得的。他们不是英雄,只是千万教师中的沧海一粟,他们不会被人们崇拜,但你说,在他们身上,没有“正能量”在熠熠生辉吗?

教育,这是一个关系国家未来的伟大事业,而在为这一伟大事业鞠躬尽瘁的,绝大多数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师们,除去极少数的不务正业之徒,老师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放着光,发着热。为了孩子们一个错误,一个不解而大伤元气,视孩子们的终生幸福,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在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不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吗?流淌在教育系统内的“正能量”是源源不断的,我不敢说都能顶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环,都比得过“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都赛得过“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悲壮,但一定能值得充满“正能量”的你们去发现,去思索,去传递。

第2篇:正能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正能量》。

相信大家忘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1840年,英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耻辱与痛苦之中。山河破碎之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他们心中挚爱的祖国——也正是他们,拯救了我们的祖国。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他们的行为就是当时的正能量。正能量,简而言之,就是推动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发展进步的能量。这能量,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一旦释放出来,能将人类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天的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能量依然充满于现在的社会中。也许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的内涵却始终未变。

雅安地震,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这是团结的中国正能量;

载人航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这是自强的中国正能量;

维护主权,保卫钓鱼岛,理性爱国,这是刚毅的中国正能量;

援助非洲,护航亚丁湾,这是负责任的中国正能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索契上空,这是自豪的中国正能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正能量,必定会走向失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正能量,必定会走向崩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能量,纵然国力再强大,也必定会走向衰落。

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昆明大大小小的献血站外排起了长队,献血者们大多与伤者素不相识,有些人甚至是从千里之外打“飞的”赶来。一位56岁的老人,也匆忙赶来献血。却被告知她已经超过了55岁的献血年龄限制,不能献血。她苦苦地哀求医生和护士,可碍于规定,医生不得不回绝了她。但她没有离去,而是在现场帮助医护人员登记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尽自己所能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

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我们每一个人都负责给这辆列车加油。只要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正能量,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中国就会充满正能量。正如《荀子》中所说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三国时期的刘备告诫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积累小的善行,方能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可见正能量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学校的文明引领正是积累正能量的最好践行。相信同学们在扔垃圾时,一定能将可以回收的垃圾放进资源回收站;相信同学们在离开教室等公共场所时,一定能严格的做到原样交接,让使用过的场所井井有条;当同学遇到困难时,相信大家一定能慷慨相助;当班级荣誉受到危害时,你也一定能够挺身而出。这些事也许很平凡,也许很渺小,但不平凡就是把每一件平凡的事竭力做到最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积极地做充满正能量的事,中国才会更美好,未来才会更美好!

第3篇:正能量演讲稿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养成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读书有利于人们的思考,每晚睡前读30分钟的书,对人的大脑的成长大有益处。多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从小培养多读书的习惯,长大后才会受益匪浅。

书就像我们的朋友,在你孤单时,它可以陪你;在你无聊时,它可以陪你;在你无所事事时,它也可以陪你。遇到一本你喜欢的书,你可以读上千遍上万遍,也不会觉得无聊,而每读一遍都让你回味无穷,有了书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仅要多读书,也要会读书。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的去读书,而耽误了其它学科的学习,耽误了睡眠的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中午睡觉前、晚上睡觉前读30分钟书,一天的读书时间在2—3小时左右。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老人与海》,我被故事中的老人吸引住了,老人在海上漂泊了很久很久时间才回到岸上。他在海上与精神对抗、与饥饿对抗、与自然环境对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老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抗争,老人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我,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老人,在饥饿和环境的折磨下,他选择了坚持。读完这本书后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的那个老人是自己,我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如果当时那个老人选择了放弃,那么后果会是什么结果?”我想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我们要全力以赴,以全心的面貌去挑战自己,坚信成功将不再遥远。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当我们碰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因为我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书籍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也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做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要多读书,读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争光添彩!

第4篇:正能量演讲稿

发了个稿子到博客,标题是《要成功,是否真要先发疯》。很快有个小妹来说:“千万别发疯,我们会心疼的。在我眼里,你已经很成功了。”

看她这样说,就知道她没看稿子内容,因为内容里我是在质疑为了成功去发疯的做法。我回复她说,我不成功,也不会发疯。

同时我也说,你一定没看内容。她不好意思地坦言:的确没看内容。

这是常给我留言的小妹,关注我发的说说和我写的东西。跟很多不联系但默默看着我的姐妹们一样,在我的空间和博客出没。最初我并不知道这些关注有多密切,直到有天我在空间发了点牢骚又转发个广告时,有人来留言问:姐姐你的QQ中毒了吗?

为什么这么说?她们的意思是:你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这说法可吓了我一跳,就像这小妹上来说我已经很成功了,或是平时有人来说“老师你很厉害、__你很励志”一样。

每次听到后,我都以为自己可以沾沾自喜,事实却只是觉得更羞愧。就像认证里显示的“作家”字样,看到那两个字,再看看自己那点小人气和出息,就明白不能陶醉在这样的小圈子关注中。

写了几个豆腐块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出了几本有点稿费的书,不过是圈内同行或是爱好写作的新人知道你关注你而已,有什么好成功的。

所以一旦有人说我成功或励志,我就胆颤心惊,诚惶诚恐。要是哪些作者简介里被宣传方加上什么什么师或豆瓣最受欢迎类的字眼时,自己就躲在屏幕后面让脸发一会烫。

我是个有些敏感的人,敏感的好处是懂得自知之明。不论是做事还是爱情场上,我都会放低姿态,也只会低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份量,这样就避免了一些自以为是和自作多情。

但这不表示我不自信,也不是贬低自己,我只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清楚自己只是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因此总惭愧自己写的还不够有趣有味,对不起喜欢我关注我的人。

所以得知那小妹没看稿子内容就发言时,也没觉得气恼。满世界都是好书好文字,凭什么人家会捧着你的文章逐字逐句了然于心呢。人家关注我,也许只是礼貌和客气,或是正好呆在周围而已。

就是这样持续在提醒自己的不足、还需更努力往前走才能触摸到成功。虽然我不知道接下去要多成功才算成功,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才会满意。因为这样的不满意,好像只是明白变好或成功都无止境而已。

至于跟人比较,却从来没有那样的意识。去跟自己差的人比,会没意思,那是自欺式的自我安慰。而且任何人都有长处短处,你比的,无非是你行别人不行的。但同时别人行的,你也许又不行。

跟比自己牛逼的人比吧,会活的好累。追不上的时候,难免焦躁和恨自己不成钢。所以还是算了,跟自己比吧。跟从前的自己比一比,跟昨天的自己比一比。这样一比,看到自己不断有进步,心里就坦然畅快多了。

因为我的从前,也算是一本微小的苦难史。诸如儿时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上学时总在借学费;初中没上完就因为家里困难辍学;17岁去深山乡村做代课教师拿150块一月的工资;再后来南下做过打工妹,火锅城收银员,彩票站打票员,游戏工作室12小时两班倒昏天黑地做游戏代练……

经历过饥寒交迫,接受过嘲弄欺压,遭受过白眼冷落,睡过地板,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地下室老鼠跑上枕头同眠,连续一星期榨菜稀饭,一年到头没有路费不敢随便回家看父母……

就是从那样生活都成问题的状态过来的。那些还只是生存的问题。对于一个至今还相信爱情的人来说,一路上的情感纠裹就更不用说有过多少眼泪痛苦了。

自然也是叫嚷过生活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也想过活的这么困难不如去死,也骂过自己怎么这么没用,甚至绝望到一定程度时还用刀片划过手腕。

但终究还是死皮赖脸活下来了,并且一天一天好了起来。

当我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的作家梦。在我快30岁的时候,才有勇气去试一试这个梦。当我第一个月投了几个稿子出去、第二月就收到稿费单时,眼晴就像被打开了,看到前面多了一条路,一条我愿意用力去走的路。我想你们若愿意坚持抗过一些困苦,最终也会找到看到自己那条路的。

当我发现稿费可以比我一个月工资高后,我放弃了那些原本就只是用来维生的工作。后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时,我会说:因为我没有更好的事去做。

但这条路就走的容易光芒万丈了吗?不会的,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一样,小女孩问里昂,生活是小时候苦,还是一直这么苦。里昂只能说,一直这么苦。

当我放弃爱情从南方城市回到我的家乡,圆了我跟爸妈亲人在一起的梦后,才感觉到一家子的生活仍然紧张而混乱。收入不多,开支却不小。父母姐姐和她的女儿,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不足一百平方的租来的套房里。

我不喜欢拼床,选择睡在客厅沙发上。白天人来人往喧哗不安,我只好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睡觉、等到晚上起来写稿。后来发现这样不太雅观,家里时常有邻居来,只好试着在白天戴着耳机听音乐写稿,无视身边走来走去的人和电视机里的叽哩哇啦。

后来我明白了:只要你想克服困难,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法克服掉。前提是不要给自己找一点借口,也不要觉得自己很无辜很可怜。

那时候我常常想,明天我们家会不会没有饭吃,要去哪里借房租?我会不会这样孤独终老并且饿死?那是夜深人静极绝望时才会一闪而过的念头。其实这年头只要人勤劳,也不至于会没饭吃。但我想让爸妈亲人过的更好点,我告诉自己我可以,只要我足够努力。

同时我也想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不会被债务追逐或压得抬不起头来。并且即使我真的要孤独终老,也有足够的积蓄生存下去。

我没有在小城试图找工作,一个没有文凭没有技术的大龄女人,能做的怕是只有到超市去做收银或整理货物。这个没有工厂一条街十几分钟就走完的小城,即使有个工作工资也不超过1500。于是我专注于文字,即使知道短期无法靠它发家致富,却就是相信这条路有无限可能。既然我能走出第一步,如果我不放弃,那就还有更多未知的可能在等我。

这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但很快,我们还是解决了住处的问题。房子不大,但至少不用再担心交不起房租被赶走。父母在身边,不用再担心没有路费回家看他们陪他们。在这样略微心安的状态里,我在这条文字路上又挣扎着多走了一段。

即使现在还不承认也不被承认自己是个真正的作家,但这个小时候随口一说的梦想,至少是看到了一点曙光。文字虽然是些豆腐块,但变成铅字的感觉,是种找到位置被认可的喜悦。书虽然不畅销,但至少是拿了稿费被肯定的。虽然不成系统,却有愿意跟自己学写作经验的兄弟姐妹,他们愿意交学费跟着我,也有其它网络培训班愿意出课时费请我去他们的课上胡说八道分享经验。这此细微的迹象表明,自己至少不像昨天的自己那样一无是处了。

这一切的转变过程,我不知算不算是在奋斗,但我知道这样的过程里,我是一定付出过努力的。这努力里包括耐住寂寞,包括放弃爱情,包括挑灯夜游不断学习,也包括每一天对自己文字不满意而不断审视和练习。

我不知道最终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我似乎并不在意结果如何,因为我一直在认真对待我的每一天和每一步。我知道我可以不管结果,但很在乎每件事的过程。

我在这个一路走来的过程里,从未放弃过坚持,从未觉得当下就是成功而止步。如果一定要我说什么是成功,我想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小我也算成功。因为我掌控不了过去和未来,我能做的只有在当下做我能做的,并一点一点看到突破。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