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言150句

句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07:20:49

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3、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7、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

8、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9、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1、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必须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2、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3、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14、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5、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16、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7、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18、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杯具。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9、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20、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2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24、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25、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26、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样做?圣人会怎样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景下,如此问自我。——王阳明《王阳明》

27、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能够为致知也。

28、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29、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我。如欲改变自我,首先磨炼内心。

30、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31、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32、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33、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3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5、“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36、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37、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38、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能够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传习录》

39、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40、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1、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4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4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47、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8、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49、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0、人的资质不一样,施教不可躐等。

5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52、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5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5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55、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56、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57、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5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59、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60、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能够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我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仅有你自我。

6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6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63、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6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5、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67、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68、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69、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70、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71、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72、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7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7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75、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76、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够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梦想。

77、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

7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79、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习录》

8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81、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82、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83、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84、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8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86、知行合一。

87、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88、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我去走去犯错,最终创造一条属于自我的路。

89、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90、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传习录》

9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9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93、人的宿敌仅有一个,便是他自我。

94、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95、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96、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

97、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9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99、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00、圣人必可学而至。

10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02、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能够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103、知善知恶是良知。

104、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105、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10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07、“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108、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109、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明白知天——王阳明

11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明白。

111、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112、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113、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我的内心去辨别。

114、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1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16、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117、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18、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19、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仅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2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121、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12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2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124、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12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126、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127、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