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4 18:59:31

第1篇: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就是以习作为导向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悟德国的风景与风俗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读中学习通过观察加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习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姹紫嫣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 “姹紫嫣红”说具体。“花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姹紫嫣红”体现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1.师推荐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荐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学生推荐阅读并说明推荐理由。(鼓励学生推荐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第2篇:语文教案

第一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去年春天,我们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本单元教材也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的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以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

教学本组教材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材整合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多读,读有层次,读有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在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春的脚印,去探索,去想象,去发现。和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阅读。本册书后面有六篇选读课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阅读。

春天的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但从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学时是2月初,春天的迹象尚不明显。如果有需要,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春天这一主题的课文往后移。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具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同学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

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强调基本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理清思路,总观春天。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

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

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生齐读春草图,思考:(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点拨:分析出“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从色彩和质地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 ,“坐”、“躺”、“踢”、等动词,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形容词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体会采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的效果。

分析春花图,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如思考: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

(2)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作扼要记录,学生评论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点拨:指导学生评论,指出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

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句。

第4篇:语文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

“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第5篇: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难点分析:

读韵文,想情境,感受那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激发学生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对大自然挚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齐背上学期学过的《花篱笆》一课。

师: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学生自由抢答。)

师:课文把咱们带进了那沁着新翻泥土气息、飘着草木清香的乡村,多美啊!今天想不想和老师走出城市,再到静谧的乡村去玩一玩呢?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江南生活的图片、照片或资料。 教师补充一些图片资料,有条件的还可制成课件播放。

师:一位作者还把江南生活写成诗歌,想不想读一读?板书课题。

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江南生活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习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习方法渗透、落实到了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5、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尊重其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其自主识字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再读课文, 读中悟,悟中读。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读完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想说些什么?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想法,不要脱离文本。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画。

6、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画,把对语言的感悟变成有形的画面,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也是对课文的进一步感悟。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来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既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描写乡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采蜜集”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第6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动物从冬眠中醒来而感到兴奋、开心,注重情感的渗透。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惊蛰”的解释,如何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惊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惊蛰》。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说一说惊蛰这一天人们要干什么?动物又有怎样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图片,生看图说话}。

生:农民伯伯在耕田

冬眠的小动物清醒啦

师:是啊,在惊蛰这一天农民伯伯要耕田,冬眠的小动物们也在这一天清醒啦!谁可以不看图片给同学们讲述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出示固定句式,学生练习说话

惊蛰到了,-------------

生:学会利用固定句式填空,并了解什么叫惊蛰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冬眠的动物是怎样清醒的。

二、培养情感,理解课文

师:听!{播放春雷的声音}春雷公公大声一叫,一个最机灵的小动物被惊醒过来,是谁?你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读一读。

生: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

师:哦!原来是机灵的小金蛇第一个醒来{板书“画蛇”}

它醒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横线在文章中划出}

生: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

师:那么谁可以扮演一下可爱的小金蛇呢?

生:表演

师:读文

他表演的可真好。刚才是老师读,你们表演。下面请一位同学读,大家表演。

生:读文,其余表演。

师:强调动词。指导读,比较读。

师:小金蛇看见天气这么好,春光明媚,周围却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于是,小金蛇决定去唤醒它的小伙伴。谁可以来读读小金蛇说的话。

生:、喂!春天来了,快快起来呀!

师:动物们在洞里睡觉呢!春雷公公那么大的声音都没能把它叫醒,你的声音他能听见吗?

{指导读、比较读、加动作读}是在怕大家听不见你也可以加上动作。

师:小金蛇都唤醒了谁?{板书:青蛙、蜈蚣}

这时候啊,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懒家伙仍然在洞里迟迟不舍得动弹,这个小家伙是谁啊?

生:小刺猬。{板书}

师: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的句子,读一读。

生:只有小刺猬还缩成一团,眯缝着小眼睛,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并且喃喃自语:“别吵!别吵!在睡会儿嘛!”

师;这个小东西真是懒得可爱,如果让你来演这个小动物,谁知道怎样可以演好?

生:缩成一团 眯缝着小眼睛 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 喃喃自语

师:真好 那么就请你来扮演一下这只可爱的小刺猬。

生:表演,其余同学点评

师:这个时候心直口快的青蛙看见小刺猬这个样子,可急坏了,跳到洞口就开始大声喊叫,它是怎样叫的呢?

生:惊蛰到了,人们都开始耕田了,水田里也有小虫子吃了!

师:什么样的青蛙呢?

生:快嘴巴。

师:那你读出来没有啊?

生:试读

师:点评

这个时候的小刺猬被吵得实在是睡不着了,只好忸怩的走出洞穴。小刺猬是怎样走出洞穴的?

生:忸怩。

师:表演,那你们看来是这样叫忸怩吗?

生:不是

师:那你给表演一下,什么叫忸怩?

生:集体表演

师:对,忸怩就是不好意思。小刺猬想下回一定要早点

三、小结课文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看,小动物们在春天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了,我们也要在春天开始我们的新生活!让我们拥抱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四、课外延伸

师:一年之中除惊蛰这一节气外,还有许多节气。他们是根据昼夜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设计出来的。初识常见节气,并解释。

那么,人们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十四节气,特意编了一首儿歌,叫《二十四节气歌》让我们一起拍手来读儿歌。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