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10 09:47:34

第1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原文: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让文本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一、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

1、预习生字

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预习生学习环节,它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他们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圈出生字,在认真地拼读两次,在自己读不准或容易读错的字上做上记号。到老师教时着重学学这些字。这样,学生首先自己熟悉了一下生字,再在课堂上集中学习。就对生字掌握更牢固了。

2、 做动作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形义联系紧密。有些字通过其外形就能看出它的内在含义如:“割草”让学生做做动作,“割”需要什么工具——镰刀,故是“立刀旁”;“伸伸腰”也让学生做做动作,根据字义识记生字“伸”,这样轻松牢固地掌握这类汉字。

3、联系生活识字。

如教“潮湿”一词时,我说:“前段时间,一直下雨,你见过什么很潮湿?”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潮湿”一词。

4、换字识记。

如:给“喊”换个意思相近的字。学生说“叫”。再通过朗读理解,谁愿意大声来喊一喊。理解到位了,朗读起来就有味了。

5、形象记忆法识字。

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闷”字时,我边写边说:把心关在门里面,当然感觉很闷。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处处细致倾听,抓住从学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我们的课堂。新世纪的学生,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网络,媒体,社会、家庭都给了他们许多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在知识面很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或多或少地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要活用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经验,以服务于教学活动,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习的.新领域。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在让学生理解“闷”的时候,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也感觉到闷过?”在学生的生活情境回忆中,有的学生说在捂住被子的时候,有的说在下雨之前。这些不全是我想要的答案。记得在一次试教的时候,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没人和我玩的时候,我觉得很闷。”当时,我没有处理好这个细节。现在想,这也是“闷”的另外一种意思,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适当点拨,区别了一个人在家的“闷”是无聊、没事儿干,而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则是与“天气很闷”的“闷”意思相同,既让学生理解了字的意思,也教给了学生要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字的意思来理解。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我也看了一些案例,有的案例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但我觉得,虽然学生会跟着说、跟着填,却不一定真正理解。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体验、教师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

第2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抓住文中人物对话里的“语气词”来指导朗读。体会语气的训练效果较好。课文中的感叹句的'朗读指导,除了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语气之外,还运用了加标点、用“语气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说写感叹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在同桌或前后四人讨论交流汇报中完成,可以说,小组合作中完成了此项学习任务,效果较好。

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处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但是不太成功。在学习1-3小节之后,引导学生表演,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去演时,学生由于课文读得不够,故表演不出来,动作不到位。可见,只有在读的充分的前提下,才能有合作讨

论表演的可行性,今天的课堂就只顾想着课堂模式的改变,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些操之过急,以后的课堂要吸取教训。

第3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让学生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教学思路清,语言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第4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通过小白兔和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让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读来饶有趣味。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和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性浓、知识性强。

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看童话故事进入情境,在自主识字之后,采用图文对照,以读促悟的方法组织阅读活动,把小白兔和小鱼、燕子、蚂蚁的对话作为阅读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悟情,摒弃繁琐的分析。在课文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想象文中小动物的样子、动作、语言,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角色表演。再现情境。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必将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条理性,发展并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片断1】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过“闷”的感觉?说给大家听听。

生1:晚上睡觉时,被子盖得太好了,感到有点闷。

生2:天热了,在屋子里不开窗户,感到很闷。

生3:爸爸在屋子里吸烟,不开窗户会感到很闷。

生4:我感冒了,鼻子不通气,感到很闷。

生5、我一个人在家里时感到很闷。

师:我们有的时候因为透不过气来会感到很闷,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心里会感到烦闷。要下雨了,小鱼在水里透不过气来也感到很闷,要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下面我们大家来做做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请大家伸直双臂,低下头,现在我们都是小鱼,要下雨了,我们在水下感到怎么样?

生:(齐)闷得很。

师:请大家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吧!感觉怎么样?

生:(齐)哇,真舒服!

反思之一:感知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乎,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的生活情境回忆中,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区别了一个人在家的“闷”是无聊、没事儿干,而被子捂住透不过气、感冒鼻塞喘不过气的闷则是与小鱼的“闷”意思相同;然后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假想自己是一条小鱼,潜游在水下(胳膊向前伸,头埋在胸前),有什么感觉?游到水面上(把头抬起来),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说出了先是闷、难受,后来舒服多了,有趣的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与小鱼感同身受;随即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

【片断2】

师: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句子: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我正忙着捉到虫子呢!)

生:(读句子)

师:小燕子说了那么多啊,小白兔一下子明白不过来。这样吧,我做小白兔,小朋友做小燕子,咱们边飞边答。燕子们,你们在干什么?

生:(齐)我们在捉虫子。

师:捉虫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

生:(齐)因为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我要飞得很低,才能捉到虫子。

师:小水珠哪来的呀 ?

生:(齐)因为空气很潮湿。

师:空气为什么会很潮湿呀?

生:(齐)因为要下雨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请小朋友加上“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可以说一个“因为……所以……”,聪明的小朋友可以说好几个。

生:(四人小组说)

师:谁能说了?(指名5生自由说)

师: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师说“因为……”,学生说“所以……”,共4对)

反思之二:思维个性化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因为燕子说的一段话中有好几层因果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程式化地说一说“因为……所以……”或把这段话分成几个因果关系填填表,学生虽然会跟着说、跟着填,但不一定真正理解。本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出发点,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情境演说;小组合作,个性练说;补充综合,师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5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走下教师比武的讲台,我轻轻地吁了口气,放下一个担子,可心中又爬上了另一个阴影。

我执教的课文是《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

1、根据课文中小燕子、小鱼、蚂蚁讲的话次序相似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导、扶、放、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采用“看、读、领、读”的教学方法“导”学课文的第1—3自然段。

再以“看、读、议、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的第4—6自然段,此为“扶”;最后,再让学生按此方法自学第7—9自然段,由此,学生经历了一个“看图,读文,自学,美读”的学习过程,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如此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

2、在教学中,我以动画片、夸张的语言等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在情境中读的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如“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白兔,一只小燕子(手拿小燕子的图片)从你们头上飞过,你们大声喊——”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特点,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己范读、让学生朗读,同桌练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在课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及时提问:“我们认识了小燕子、小鱼还有小蚂蚁三个天气预报员,小朋友还知道其他预报员吗?”以及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丰富课外知识,并加以鼓励,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训练了他们认真听的好习惯。

当然,在课堂中留下的遗憾一直令我耿耿于怀!

1、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时,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以至于不少孩子找不到小动物的对话,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我能在教授1-3自然段时及时小结方法,到4-7自然段时提前让学生找出小动物们对话的自然段或者句子,再由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自主学习,相信孩子们可以很好地跟上。

2、反馈语言不够机智。课堂中,很多孩子的回答非常精彩,我都能感受到场下老师们赞许的目光,比如一个孩子站起来大胆评价他人:“你读的很大声,要表扬!但没读出疑问的语气。”但是我没有给予相应的反馈,而且如果我能适时地请他来给同学们读读这句疑问句,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教学中,范读太少,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如:男女对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就更能突破难点了。

一句“下课”后,我就将自己埋进了深深的自责中,感觉两个星期以来的辛苦都要被自己的遗憾给毁了,回到教室自然也没给孩子们好脸色。接下来又是语文课,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教学比武时我暴露出来的问题我竟然能注意并及时调整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充斥心中,今天已经不重要了,明天该如何才是正题。突然释然了……

反复的试教是乏味的,反复的磨课是痛苦的,可又有谁的成长没有一段跌跌撞撞的痛苦,没有“作茧自缚”的痛苦,哪来破茧成蝶的惊艳!“成长”——永远是青年教师比武不变的旋律,又何必介怀于哪个遗憾,某个缺失,凤凰涅槃,在浴火中重生才是我们的目标,今天不过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成长!

第6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教学思路清,语言精: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4.师生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在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跟学生一起表演课文。我读旁白,一组、二组学生扮演小白兔,三组、四组学生扮演小燕子,五组学生扮演小鱼,六组学生扮演大蚂蚁。第一遍,学生的动作不够到位,但孩子们的热情比较高涨。第二遍表演时,动作有些好转,我看到孩子们那种积极参与课堂的神情,心里有一种成功感。

5.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第7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一、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8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告诉学生这是要下雨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读、说、看、做,从而明白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观点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轻松、紧张、活泼、有趣的接力赛一下子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2、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这篇课文共有九个段落,分四部分讲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读思考,教给学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学思考,放中有辅;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讨论思考,提高能力。并在文中三个难点,更是重点的地方进行动画演示,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3、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为每名学生创造每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关注不善于发表见解的学生。板书,电脑操作我都尽量让学生来完成,让学生感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教学思路清,语言精: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只起到点、帮、辅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5、存在不足:

⑴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⑵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隆中路小学李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的教学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情感。

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二、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1、一学生读小白兔的动作。

2、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说:“小白兔有些不高兴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呀,你们怎么读得一点也不活泼呀?你还能试试让小白兔高兴高兴吗?”

3、学生再读。

4、教师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

5、一学生读小鱼跟小白兔的对话。

6、教师适时点拨:“小鱼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鱼非常关心朋友,担心朋友淋着雨,你们能读出小鱼对朋友的关心吗?”

7、学生再读。

8、教师:“你读得太棒了,小鱼非常喜欢你。”

第9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文章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巩固字词,活跃课堂

在巩固识字时,我从易到难运用课件逐步加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印象。

三、加强朗读感悟,培养说话能力。

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存在不足:

1、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

2、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

第10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为了完成这一重点教学任务,我没采取以往的讲解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读一读的方式去试着解决重点问题,效果较好。

在课前预习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凭借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课堂上,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感受难受的句子,并找出小白兔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些什么话?因为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耳听听,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境呀?学生情绪高涨。于是,我说:请同学认真读一读,小燕子、小白兔、小鱼、蚂蚁说的话,待会儿让同学扮演这些小动物读一读它们的对话。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开始读课文了。边读边模仿着小动物的语气和动作。大约五六分钟以后,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这些小动物。于是,我选了一组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时“小演员”虽然没有把各自主人公的语言表达得很真切,但对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得很好。我就针对这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座位上的“小观众”以掌声给“小演员”鼓励。同时教师稍加点拨:记住表现每个小动物行为不同的语气。学生的兴趣很浓,都在认真地领会这些小动物的不同语气,只见每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摆着不同的姿势读起来了。我接着又选了一组“小演员”,他们“表演”得可真是淋漓尽致,小白兔的好奇,小燕子捉虫子时的忙碌,小鱼游出水面时的急促,蚂蚁搬东西时的匆忙都充分展现。这组学生演完之后,同学们都想表演。我为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分四人小组进行了“表演读”。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于是我就势而问:“谁能说说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经问得知: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部理解了。

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适当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形象去感知,用语言去领会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收益大得多。

第11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自然现象。课文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童话。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正??.呢”“连忙”说话。

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能力。

3、了解动物之间的关爱,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感情内涵,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二、设计思想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

三、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讲述,我把教学流程分成五个环节:1、检查复习;

2、整体感知;3、在朗读中理解课文;4、拓展训练。

1、检查复习,巩固旧知。通过开火车、小老师教读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检查,既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们。在图文结合中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书面语言,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朗读,难点突破。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要求学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和蚂蚁搬家这些现象。弄清这三种自然现象,根据本课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首

先抓住“燕子为什么低飞”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说的话,边读边想,燕子说的.话中,哪一句是与燕子低飞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空气潮湿,翅膀沾上小水珠,虫子飞不高,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呢。学完这部分,师生共同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后就用这一方法自读课文,自己去理解“小鱼为什么游出水面”和“蚂蚁为什么搬家”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还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可以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也可以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和“小鱼为什么今天有空出来呀?”要读出问话的语气,这是小白兔对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读“要下雨了吗?”却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从中体会小白兔对燕子说的话表示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家呢。”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蚂蚁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诉的,而是蚂蚁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证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说的话没有错。朗读之后学生从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变化(怀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对话读等等。教师

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说板书

我设计的板书图文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六、本课设计的特色

(一)做到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求解,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七、存在的不足

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打雷下雨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去学习,可能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2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方法多样。首先通过预习上圈出生字,在自己读不准或容易读错的字上做上记号。其次联系生活识字,如教“潮湿”一词时,我说:“前段时间,一直下雨,感觉怎样?”再次用近义词识字,给“喊”换个意思相近的字,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叫”;还有字理识字,如记“闷”字时,利用儿歌:把心关在门里面,当然感觉很闷。

2.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3.朗读训练形式多样。

教学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通过联想、想象,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分段读、全篇读、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引读等等,这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4、在拓展中,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幻灯片,内容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异常表现来预测天气变化。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很缺乏。看来,无论是实际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知识,都需要积累。

第13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的教学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情感。

【片断一:《要下雨了》】

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二、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1、一学生读小白兔的动作。

2、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说:“小白兔有些不高兴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呀,你们怎么读得一点也不活泼呀?你还能试试让小白兔高兴高兴吗?”

3、学生再读。

4、教师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

5、一学生读小鱼跟小白兔的对话。

6、教师适时点拨:“小鱼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鱼非常关心朋友,担心朋友淋着雨,你们能读出小鱼对朋友的关心吗?”

7、学生再读。

8、教师:“你读得太棒了,小鱼非常喜欢你。”

【教师反思】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教师也通过创设的故事情境来进行。这样使学生在情境中读的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了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而且感情朗读就不仅是目的了,它更是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片断二:《美丽的小路》】

(出示多媒体课件1: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师: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想说什么?

生:小鸭家门前的小路真漂亮呀!

生:这条小路真美呀!

生:这条小路多干净、整洁!

(出示多媒体课件2: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一只小兔和小鹿。)

师: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它们会说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师:当时的兔姑娘、鹿先生会怎么说呢?大家练一练,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

(学生练读)

一生:读兔姑娘的话。

一生:读鹿先生的话。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觉得小路美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挺好的,他们把多美读得较重,我觉得小路很美。

师:范读,谁再来赞美这条小路。

(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真是太美了,朋友们都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不了多久,小路怎样了?

(出示多媒体课件3: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飞舞。)

师:假如同学们走在这条小路上,最想说什么?

生:这条小路太脏了。

生:这条小路怎么有这么多垃圾?

生:这条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师:是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生:读句子。

师: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他们会怎么说?大家自由读五至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演。读完后,分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

(学生合作练习表演)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

师:大家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鹿先生演得好,他捂上了鼻子。

生:我觉得兔姑娘演得好,兔姑娘的问话读得好。

师:他的问话确实读得好,小兔觉得奇怪,大家觉得怎么样?谁再来问。

生:读。

师:大家问得好,你们还觉得谁演得好?

生:我觉得鸭先生演得好,他叫了,还拍了脑袋。

师:他们都演得不错,哪个小组敢向他们挑战?

(生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教师反思】

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是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从教学效果看“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这些生动画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以上两个片段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动、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出来。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问出来的答案往往是干涩的,而读出来的感悟却是滋润的。因为读,它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而使他感动。

第14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我课文开始依旧是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雷雨来临之前自己的感受,在播放录音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划出这篇课文中提到的动物,在书写兔子的时候,我顺便让学生区分了“兔”和“免”的区别,适时而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会深刻些。之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出示挂图(兔子遇见燕子),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话时,我让学生去模仿兔子和燕子的话语,之后的教学同理,并分角色朗读。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当中,我主要以复习旧知为主,主要复习生字讲解生字书写,在练习过程中,我以奖励为主,所以学生的'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高,这是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15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我参与到孩子们的表演朗读中,向学生渗透了合作学习、协作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结尾处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引读等等。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更多相关内容: